呂書練
無綫的二十集真人騷節目《沒女大翻身》已播完,卻帶出一個名詞:沒女。其實,這個詞來自內地,「沒女」取自普通話「美女」的諧音,意指一些沒美貌、沒身材、沒青春、沒學歷、沒家世的女人。
這類女人要在社會上立足,甚至覓得幸福似乎並不容易。然而,從電視上展現出來的過程和最後的結局,我並不覺得她們不幸,其中患「公主病」的Toby和新來港者阿銀都有美滿婚姻,而後者的自我奮力和感恩心態更令人感動。
真人騷標榜取材自真人真事,真人本色演出,雖然過程是經過編排的,為加強效果,運用了一些戲劇手法,有些表達和表情也有所誇張,但可以接受,重要的是平衡。編導和專家試圖通過激將法,將沒女們內心深處最壓抑的悲痛和最陰暗的東西逼出來,既揭示赤裸裸的人性,也令其對社會乃至人生最不滿的情緒得到徹底的釋放。
以往電視台只有選美節目,等於把機會都給了「有美貌有身材有青春有學歷」的女人,並賦予「智慧」稱譽,這些本身條件不俗的女孩子,經過電視台的包裝和力捧,他日也難免不無「財富和家世」||比如嫁個有錢人,或當上明星後名成利就等。即使落選者,經過選美過程,不但得到專業人員的儀態訓練,也開闊了視野,那到底是實實在在的濃縮人生。
然而,無論在任何社會,「沒女」都是大多數。沒女之所以「沉?」,是受到一些社會規限和個人陋習所累,沒有自信,也缺乏動力。其實,除了青春喚不回來外,美貌是各花入各眼,運動修身可以健美;在全民教育年代,只要願意上學,學歷可以追回來,再自我奮鬥去建立家園。
重要的是,勇於嘗試,包括勇於「演出」自己,把最醜陋的一面展示出來。正如節目中的阿銀,一個鄉下女人,嫁到香港時,初住劏房,勤奮努力,如今又適逢電視台這個機會,形象大翻新。看着她那感恩的笑容,自己開心,別人也舒服。
我覺得奇怪,這樣一個給「沒女」翻身機會的節目居然被人批評是「歧視」,我反而覺得,電視台及其節目工作人員勇於挑戰社會禁忌,值得嘉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