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浩
下星期一就是中秋節,公司每逢中秋、冬至等這些大節日都會有聚餐津貼,我們大都會相約同組編劇一同去飲茶慶祝。今年一起做節的同事特別多,但並不是因為有任何值得慶祝的原因,而是因為公司內部調配問題,有部分同事需要轉到其他部門,無法內部轉職的將要離開公司,這餐中秋飯顯然比往年增添了幾分離愁別緒。
適逢近日港視進行司法覆核,身邊好多親友都問我,司法覆核會否帶來轉機?我好肯定地回答:不會。行會在庭上披露,擔心發牌太多會影響電視業的可持續性,導致惡性競爭,電視台為爭收視會製作「出位」節目,令節目質素下降,電視台倒閉,損害公眾利益,甚至指藝人鯨吞大量芥辣,讓觀眾看其受苦的節目,不值鼓勵,但電視守則對「壞電視」無能為力,到有人投訴已太遲。
我記性不太好,但依稀還記得藝人鯨吞芥辣的節目,是在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之前好多年就已經出現,這些節目是在沒有競爭下而炮製出來的。再講,從來只知道「有競爭才有進步」,但行會告訴大家「行業競爭愈大,電視台會為吸引觀眾而製作質素差的節目。」這種邏輯思維,向來智商偏低的我着實無法理解。
飲食行業競爭激烈,為了招徠顧客,不排除有不良食肆會在食物上加上濃濃的味精,可是這種營商手法不會持續得很久,很快便會給食客識破。到頭來能站得住腳的,只有那些食物新鮮味美的食肆,既有獨一無二的巧手招牌菜,也要不停推出新菜式,這樣才能擊敗其他競爭對手。
電視節目亦一樣,搞噱頭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好多年前,亞視的《今日睇真D》、《百萬富翁》都曾叱咤一時,「解剖外星人」系列打得無綫落花流水,還有當年《亞洲小姐選舉》,宮雪花的見報率奇高。然而一個廿四小時運作的電視台,一個星期七天播放,年中無休,如果沒有真正實力,難以打持久戰,亞視今天的狀況大家有目共睹。
雖然亞視已入紙申請續牌,並聲言「香港不能沒有亞視」,因為亞視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說得不錯,亞視的節目只會活在回憶之中,不論亞視續牌成功與否,我相信都不會帶來驚喜或期望。
執筆之時,司法覆核仍未有判決,而兩個已獲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有線及Now,連樓梯都未響過,觀眾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多兩個電視台選擇。觀眾沒有選擇之餘,公司內一班本來充滿理想、充滿創意的年輕人,夢難圓,並將要面臨失業,這個中秋將變得特別唏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