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百姓故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學生礦工 地下千米守望者


放大圖片

■採煤隊工作現場 。本報山東傳真

著名畫家梵高的筆下,曾經描繪了一群衣衫襤褸又頹廢的礦工。或許在很多人眼中的礦工大多如此:孔武有力且不修邊幅,對於體力的要求遠高於學歷。其實,隨着中國煤炭業機械化的發展,新一代的礦工形象早已「脫胎換骨」。在山東微山湖畔的王樓煤礦,有一支平均年齡約28歲的大學生採煤隊-被稱為「黑領」的他們在與世隔絕的千米之下操縱着現代化的採煤設備,雖與世隔絕,卻另有一種人生感悟。

■ 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實習記者 郜男、通訊員 姜玉泰 山東報道

與想像中的礦工形象不同,今年27歲的劉輝白皙清瘦,舉手投足間透着一股書卷氣。劉輝是山東科技大學採礦專業畢業的研究生。2012年,他放棄了科研院所等工作,簽約成為一名一線採煤工。

王樓煤礦的井口隱沒在礦區主樓一層大廳裡,劉輝和他的隊友們每天就是從這裡乘坐「罐籠」出入。從井口到工作面,垂直距離近千米,需要通過一段近700米深的豎井下到巷道,繼而徒步轉乘「猴車」行進數百米後才會到達工作面。如此,礦工們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才能抵達,而這並不包括在八小時作業時間內。

工作危險 親友反對

在高溫、潮濕、灰暗的環境中,劉輝和他的隊友們向採煤工作面前進。一行隊伍,像是闖入地心深處的不速之客,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大自然的種種機關。走進一段漸趨逼仄的巷道,鼓風機的聲音越來越遠,溫度越來越高,濕度越來越大,早已沒有大燈照明,僅憑頭頂的礦燈刺穿巷道的黑暗與幽深。

劉輝讀研期間,曾和導師多次到貴州和內蒙古等地的礦區下井考察,對於井下特殊的工作環境,他在學生時代就已從好奇磨合為習慣。但是,把一線採煤作為職業還是招來了親朋好友的反對。劉輝從小在農村長大,是家中長子,父母更希望讀書出人頭地的他做一份體面又輕鬆的工作;大學相戀的女友,也極力反對男友從事這麼危險的工作;甚至劉輝的同學也曾婉言相勸「或許科研院所更適合你」;他的導師至今仍會打電話關切詢問劉輝能否受得了這份辛苦......

對於這些,劉輝總是一笑置之。其實,確實有很多困難始料未及-論體力耐力,他比不過沒上過學的老礦工;論現場經驗,他比不上技校出身的師傅,起初的一段時間,他一度很沮喪。

不過,細心的劉輝很快發現,很多實驗室裡的研究成果並未應用到井下,而井下出現的諸多問題卻也同樣未曾引起井上科研人員的注意。在採煤一線,這個敏銳機智的小伙子逐漸找到自己的優勢。

30度高溫 老鼠是「吉祥物」

「這就是我們的310工作面。」大學生採煤隊隊長何玉收告訴記者。汗水已經浸透他的工作服。龐大的現代化採煤機佔據了工作面三分之一,煤層不是很高,個別地點礦工不得不彎着腰進行操作。現場噪音巨大,煤粉飛揚。

礦井下,有着自己獨特的生態。標準的下井裝備包括膠靴、純棉的工作服、自救器,探照燈以及入井即長戴在腦袋上的安全帽。工作服的紅色腰帶上,用黃色絲線歪歪扭扭繡着「一生平安」四個字,簡單卻寄托着人們最樸素的願望。幽深曲折的巷道兩側,幾條粗圓的水管長驅直入。劉輝打趣道,「這是礦井的空調,全靠這些水管降溫,才能保證井下溫度不至過高」。儘管如此,局部地點溫度仍然接近30攝氏度。

這裡沒有活着的植物,卻時常能在煤巖上清晰看到幾億年前植物葉子的紋路。除了人之外,唯一喘氣的便只有老鼠了,這些傢伙靠偷吃礦工的班中餐為生。「牠們是礦工的吉祥物」,劉輝強調道,「有老鼠在,意味着周邊環境是適合生存的」。

科研立項 潛藏機遇

不過,對於這些大學生來說,或許更難適應的是與世隔絕的狀態。習慣了手機和互聯網的他們,在井下除了專用的通訊設備,無法與外界溝通。「一開始很不習慣,」劉輝告訴記者,「家人和女友也是如此,有時在井下調試設備耽誤了時間,出來後會看到很多未接來電。不過時間長了,反而覺得是個難得的機會,這種狀態下幹一些體力活,會讓大腦更清醒,有益於思考。」

此前,由劉輝牽頭的「沿空留巷」技術已正式投入使用。更為難得的是,2012年,劉輝加入了王樓煤礦的技術攻關小組,與山東科技大學宋振騏院士一起研究國內外的新型充填開採技術。對劉輝而言,採煤一線潛藏着更多科研立項的機遇,與那些在科研院所機構工作的同學相比,他更像冒險家一般享受着一線科研帶來的成就感。

相關新聞
大學生礦工 地下千米守望者 (2014-09-08) (圖)
管理層搖籃 盼當高級工程師 (2014-09-08) (圖)
農民發明家 夢想創造現實 (2014-09-08) (圖)
解難不圖酬 同鄉讚「萬能」 (2014-09-08) (圖)
「不食人間煙火」 家庭侍孩如仙 (2014-08-24) (圖)
話你知:苯丙酮尿症發病率1/11000 (2014-08-24) (圖)
同一家庭 姐弟不同命 (2014-08-24) (圖)
俄青年情迷漢語 盼娶中國老婆 (2014-08-24) (圖)
在俄羅斯過中國年 (2014-08-24)
山西名醫世家驅除女人病 (2014-08-02) (圖)
「當代傅青主」八旬仍辦診所 (2014-08-02) (圖)
話你知:傅山與《傅青主女科》 (2014-08-02) (圖)
腦癱孖女 輪椅上築文學夢 (2014-07-28) (圖)
默契十足 憧憬赴港遊學 (2014-07-28) (圖)
兩姐妹詩歌作品(摘錄) (2014-07-28)
雙胞胎腦插鋼針失明 祖父母乞討求醫  (2014-07-28) (圖)
悲傷藏心間 災民展新生 (2014-07-22) (圖)
三孫是唯一希望 老教師堅強生活 (2014-07-22) (圖)
走出喪妻痛 重組新家庭 (2014-07-22) (圖)
地雷傷者獨腳再譜人生 (2014-07-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百姓故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