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港浩(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剛過去的六月、七月,我因參加學校所辦的「暑期職場體驗計劃(大中華地區)」,有機會在台灣生活、工作四十二天,其間無論是參訪名勝,抑或與當地人的日常交流,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台灣時,我在台北市士林運動中心擔任「小老師」,和同工一起負責帶領二十多名小朋友進行各類有益身心的活動,例如游水、打籃球、踏直排輪(就是香港人說的「踩roller」)等。別人都說:「這是相當考驗耐性的工作。」但可能是喜歡跟小朋友玩耍吧,我非常樂在其中,很快就跟孩子們打成一片,絲毫沒覺得辛苦或麻煩。倒是最初要跟家長聯絡,難免緊張,但小朋友的父母都十分隨和,聽了我介紹子女的活動表現後,還連連誇我國語說得好,「不說還不知道你是外地人!」令我很快從工作中找到自信,並逐漸培養出更好的溝通技巧、服務態度和團隊精神。
除了投入工作外,我和香港的同學也盡力把握空餘時間,在台北各處參訪,遊遍了各大夜市,也到了夢幻一般的六福村主題樂園。台灣的美食固然名不虛傳,台北人的待客熱誠,也無法不令人由衷讚賞。幾次我和同學不敢確定目的地方向時,熱心的本地人都會花時間向我們詳細解說路線,甚至親身帶我們前往該處;在六福村,知道我們是來自香港的學生,同樣青春的樂園員工更拉着我們大合照,活像一家人似的。好客的台灣人,給了旅居此地的我們滿滿的暖意。
談到台灣,自然不能不提購書選擇的多元。不過,已儼如「旅遊名勝」的大型連鎖書店並非我的首選──因着香港老師的介紹,我獨鍾情鮮為旅客所知的雙連、中山捷運站地下書街。各種文、史、哲學以至消閒的書籍,在當中都以十分相宜的價格出售。店舖內一些並不忙於招呼客人的店員,更喜歡和我閒聊台灣青年的閱讀風氣,甚至分享自己最近都看哪些書,令捷運地下街的書卷氣、人情味更加濃郁。我特別認同其中一家店店東說的:雖然書街的沉寂反映台灣閱讀氣氛正連年削弱,但出版界堅持文藝書籍的多種、多元出版,其經驗依然是值得香港參考的。入境觀風,反思我城,這也是「實習計劃」希望香港同學達成的目標之一吧!
實習的四十二天讓我更深地認識了自己的專長、優點,但更重要的,是使我對台灣的文化有了切身的體會。感恩香港的余境熹老師給我詳述他豐富的旅台經驗,林燦森老師提點了許多交流應該注意的事項。士林運動中心的導師徐婉庭、彭昱翔,在工作上與我合作無間,是此行我結識的最要好的朋友──很多還未訪遍的著名景點自然給了我再往台灣的充分理由,但使我日夜心繫寶島的,實在是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