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國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法與比較法講座教授
今年秋季在美國的大學任教。到美國後,很多人一提到香港就表現出茫然,不知道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到底在發生甚麼事情。比較普遍的問題是:香港怎麼變成這樣了?還有一些人對香港的前途表現出相當的關心。日前看到香港傳媒報道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先生表示擔心因政改方面的分歧持續,將令內地心淡而放棄香港,從而最終影響香港的競爭力。有此擔心者大有人在,同時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中央政府的態度,而甚少有人考慮內地老百姓的看法。
其實,在這個高度全球化、通訊和傳播技術高度發達的世界,每個國家的領導人在做決策和決定時都不得不考慮本國和本地區人民的意見。中央政府的領導人也不例外。在香港政改的問題上,中央政府除了要傾聽香港居民的意見外,還需把握內地居民的民意。也許有人並不同意此意見。然不爭的事實是,從反腐對台灣的政策,到對日本的外交政策看,內地的民意對中央政府的決策正在起着愈來愈大的作用。因此,內地民意對中央政府在制定關於香港的政策方面不能說沒有影響。
內地人如何看待香港?
那麼,內地人如何看待香港呢?在本人參加的微信群裡,有兩位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的內地在職法官的對話,很值得深思,因為他們都在香港學習一年以上,對香港有一定的了解。為免錯誤理解他們的意思,茲將該兩位博士學生的對話不加任何修改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學生甲:「我剛剛去了趟台灣(第一次踏上那個人生第一次知道就必需一定要解放的那個台灣),有幸偶遇了一位曾棲身台灣高層的人士,他給我講起最近兩岸高層的一次談話細節,大意是說電影《唐山大地震》有一個情節:一雙兒女被壓在廢墟中,險情只允許救一個,當搶救人員問母親是救哪一個時,母親選擇救兒子。後來女兒也得救了,但她再也不願見自己的母親......據說聽完這個故事,兩高層均無語唏噓。回來後一個特想去台灣的小美女問我赴台感受,我說就像去了一趟從未見過的姥姥家。她天真的問:是不是很有歸屬感?我說: 不是歸屬感小美女,你知道去姥姥家肯定要回來的對嗎?你知道你從小到大沒去過的姥姥家有一大幫親戚對嗎?你知道你很想他們他們也想你對嗎?然後,閉上眼,想像一下你匆匆來去的情景和感受吧......然而,香港的感覺像家境貧弱時被強盜拐走的幼仔,在強盜窩裡長大,全然不認貧弱的父母,誤認為那個身着光鮮的強盜就是他的親爹!等親爹娘強大了把他討回,多年的離別讓親爹娘把失去的撫養變成溺愛。台灣與大陸儘管有離愁別怨,但那都是家人,沒有外人,離別久了剩下的只有濃濃的鄉情和純醇的鄉音!而香港則是在洋人的懷抱裡長大,那兒既沒有姥姥也沒有舅舅,那個連親娘的奶水都沒喝足月就被抱走了的嬰兒啊!......他長大了他都不知道即便在洋人家裡時他吃的喝的都是親爹娘給的......只不過,無知的他把親爹娘當成給豪門送菜送水的下人......但他的血脈裡畢竟流淌着中華民族的血液,那是爹娘身上的親骨肉啊!雖如此,要改變那種有奶便是娘的強盜習氣畢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兄弟可以寬容,但爹娘絕不能溺愛縱容!嬌生慣養不出孝子!我相信香港那些不認祖宗的不肖之子終究會明白,給他糖吃的不都是親爹,血畢竟濃於水。」
港人應多理解內地民眾看法
學生乙:「我去年也去了趟台灣,感同身受,更認同你的比喻。香港,是富人領養過的孩子,不願意回到貧窮的父母家,回來了,還帶着富人的勢利,缺了點親情,少了些包容。我覺得自己不算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者,但香港有些人,確實走得很遠。」
這兩位法官博士生並非權貴,代表的是內地的中產階層。他們受過很好的教育,對香港有一定的了解(初來香港時對這個以法治聞名的金融中心懷有莫大的崇敬),對周圍的人有影響,有機會向政府建言。經過一段香港的生活,他們對香港的此種看法不能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在很多方面都享有特殊待遇。部分人慢慢地將這些特殊待遇當成了天經地義的權利,並對內地民眾表現出某種傲慢。香港與內地在經濟上已緊密相連、互為依賴。在此情況下,香港要想保持競爭力,不使內地淡化對其的感情,恐怕應換位思考,多了解並理解內地民眾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