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智文 教育工作者
政改之爭,鬧得沸沸揚揚,反對派浪費了年多的時間,執拗於沒有法理基礎的「公民提名」,目的就是叫陣喊價。於此,香港社會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忽略了不少應該深究的民生和經濟課題。如今,搞事者更揚言違法的「佔領中環」一觸即發。而學聯更擬在9月22日發起罷課,不單在專上院校,更禍及中學。此等舉措禍延莘莘學子,令人深憂,應予強烈譴責。
首先,所謂罷課,這不僅浪費社會的教育資源,更剝奪不參與罷課學生的學習權利。試想,倘若院校逾一半學生罷課,教學活動還能正常進行嗎?餘下學生的學習情緒必然受到影響,而院校各學系的測驗、導修、課堂等也會受到干擾,甚至因為人數不足而未能進行。由是觀之,當主事者正義凜然地高舉罷課旗幟的同時,可有顧及不願罷課學生的權利和感受呢?而受政府資助的本地大學大專,校方多以善意表達出願意為參與罷課的學生提供集會場地,以及其後的補課安排。但試問,這又耗費多少公帑和額外資源呢?青年人入世未深,縱使有理想,但往往容易受到唆使和煽動。有些同學,本來可能不想罷課,但受朋輩影響而被迫參與,這些情況亦未可料。而表達意見,必要以罷課作為手段嗎?何不好好珍視學習機會?
再論,「學民思潮」打算策動中學生罷課。莫論人數多寡,大學生尚且是成年人,而大部分中學生在十八歲以下,鼓動他們參與這些行動,十分危險。一則如初中學生,他們未必有足夠的能力判斷對錯,以及能否承擔後果;二則灌輸了不正確的觀念給中學生,是否只要有不滿,便可以罷課抗爭呢?三則那些參與罷課的學生,難道要跟隨他們街頭抗爭,還是幹啥?倡議者只為一己所謂的「信念」,煽風點火,利用中學生作棋子,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從來,鬥爭與對抗解決不了問題。隨着人大作出決定,政改爭論,應到此為止。稚子何辜?令人不齒的是反對派竟把學生捲入政爭漩渦中,罷課損人誤己,恐怕學生已成了籌碼,參與者固然應再三慎思,為師者更應力陳罷課之弊,堅決反對罷課,保護我們的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