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明康昨表示,由於當前面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將難以避免。資料圖片
劉明康:內銀資本強 可以化解困難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昨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由於當前面臨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將難以避免。談及中國正在推進的改革時,目前出現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很正常的現象」,內銀行業現在還有足夠的壞賬準備金,資本充足率較高,可以逐步化解當前的困難。
中新社報道,劉明康在昨天召開的「金融斷層線」分論壇上作如是表述的。在劉明康看來,無法避免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主要有三大原因。
國際貨幣體系存不確定性
第一,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確定性。國際貨幣體系仍存在較多缺陷和隱患,卻缺乏很好的解決方案。「很多國家高度依賴美元,容易陷入美元陷阱,與之相對應,相關的創新措施並不匹配。」
第二,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後果和影響還沒有被徹底地了解。美國的利率上升會導致大量的資本流出新興市場和歐洲市場。
第三,政府的監管存在滯後性。值得注意的是,與會的其他嘉賓多持相對樂觀的態度,普遍認為後危機時代的全球金融監管已有明顯的進步,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監管機構開始共享信息、人力資源,攜手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
新衍生金融產品層出不窮
對此,劉明康亦表承認。他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國際金融監管的確有所改善,這得益於二十國集團(G20)達成了相當的政治共識;「但很多文化方面的問題仍然不能被消除」。比如,銀行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仍有限,「在和平時期,銀行可能願意共享信息,但一旦危機爆發,共享的意願亦急劇下降。」
劉明康認為,2007年全球金融市場發生的故事在七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我們從上一次金融危機學到的教訓之一,在於金融機構向大眾銷售的金融產品必須是透明、容易理解的,但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金融產品仍然暗含許多包括期權、槓桿等條款。影子銀行的存續仍在進行,且新的衍生金融產品層出不窮,潛在風險巨大。」
劉明康指出,儘管部分市場人士傾向於將全球市場劃分為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但隨着兩者之間的聯繫越加緊密,它們的區別已經不大,傳染性則在逐步加強。「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一個小的地區性金融危機將可能更容易引發全球性的危機。」
談及中國正在推進的改革時,他警告,目前改革面臨兩種傾向需要克服。「我們最大的敵人是兩個:一個就是自己感到萌萌噠,這個要不得。」劉明康說。「自己感到萌萌噠」是中國內地最近流行的一個網絡用語,意即自我感覺良好。
內地改革調整 經濟放緩正常
劉明康指出,目前出現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很正常的現象」。他分析指出,中國的外需在減少。對於中國自身而言,由於正在推進的改革及調整,加之節能減排、治理環境污染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經濟增速的短期放緩,但卻都是必要的,順應民眾呼聲的。
他進而透露,中國國內銀行業現在還有足夠的壞賬準備金,資本充足率較高,可以逐步化解當前一些困難。
劉明康提到的「第二個敵人」,是「驚慌失措」。「外面的數字披露出來,說不良率翻一番,從0.68變成了一點多,甚至更高。」劉明康說,因為這種情況驚慌失措沒有必要。「咱們得加快做好自己的功課,我相信來得及。因為(中國)市場大,還是可以做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