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內地工業產出增長放緩至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慢速度,這加大了中央政府達成2014年經濟增長目標7.5%的壓力。8月工業活動同比增長6.9%,慢過7月9%的同比增幅,這有可能由於全球需求增長乏力和國內壓力,包括住房市場的壓力。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比預期更快,原因是樓市低迷和信貸擴張減緩,在通常環境下,內地的工業產出增長需要達到9%,才能推動經濟增速達到7.5%。在不實行徹底政策寬鬆下,內地今年很可能達不到7.5%的增長目標,經濟急劇放緩將危及正在展開的結構改革,筆者認為,官方應當盡快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防止增長進一步放緩。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力推動一系列經濟改革之際,工業生產數據反映了降低對重工業依賴的努力,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正對經濟產生重大拖累的樓市放緩,是由市場而不是政策所驅動的。8月數據顯示的增長放緩很可能過於急劇,超出了讓政府感到安心的範圍,其他數據亦顯示內地經濟增長減速。8月發電量下降2.2%,這是4年來首次下降;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3%,低於7月8.1%的增幅;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已從1月至7月的17%,降至1月至8月的16.5%;8月房地產銷量同比下降8.9%,降幅大於1月至6月錄得的8.2%。
內房進入調整期
早先多年內地官方頻頻調控房地產,然而未能遏制住房地產價格間歇飆升;相反近兩年並未追加打壓房地產政策,然而在貨幣財政總量關係既不收緊、亦不放鬆的宏觀形勢下,這個曾經一度喧囂不安的行業反倒終於開始朝冷靜理性方向艱難回歸,甚至近期博鰲房地產論壇以下行通道中的房地產為主題,亦從一個側面顯示內地房地產行業正經歷調整。目前貨幣與社會融資每年增速維持在13%至15%,對比而言不算很低水平;房地產行業倍感下行調整壓力,關鍵原因是在早先繁榮通脹時期擴張過快,其累積失衡矛盾需切實調整。這一觀察提示通脹宏觀失衡與調整具有部門結構特點:貨幣超發衝擊下不同部門承壓不同,其規模擴張與價格漲幅不同,此後修復失衡經受調整困難亦相應不同。分析繁榮擴張時期總量通貨膨脹與結構物價上漲之間關係,有助於理解內地經濟目前調整階段走勢的特徵表現。與上世紀90年代比較,進入新世紀後內地通貨膨脹在物價表現的形態方面發生顯著變化,構成特徵現象之一。■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