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全球化+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繼2012年韓國歌星PSY《江南Style》一曲響遍全球後,在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點擊數以億計,本年人氣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再次掀起全球熱潮。這股「星星熱潮」,除了創下極佳收視率,吸引全球逾13億人的點閱率,還創造無限商機。那麼「韓流」是如何產生的?它的成功有何借鑒之處?作者將於下文一一詳述。 ■馬震寧 香港通識研究協會主席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通識研究計劃」榮譽顧問
議題探索:單元六:全球化(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1: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主題:為甚麼世界各地的人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有不同的回應?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全球化的擴散是促進國際間的了解,抑或加劇了種族、宗教、文化和政治實體之間的衝突?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世界各地的人怎樣回應全球化?為甚麼?
內地和香港的社會應怎樣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甚麼?
A. 資訊(Information):「文化立國」政策奠定文化大國霸業
上世紀90年代,韓國前總統金泳三發現迪士尼的年度總產值竟然與IBM年度總產值相近,於是他在1998年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以下是金大中總統任內成立的文化相關政府部門:
年份 成立的文化相關政府部門
1999年 韓國文化觀光部、產業資源部和資訊通訊部共同合作,建立各自下屬的「遊戲綜合支援中心」、「遊戲技術開發支援中心」、「遊戲技術開發中心」。
2000年 「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成立
2001年 「文化產業振興院」成立
2002年 「文化產業支援機構協議會」成立
2004年,韓國再成立「亞洲文化交流財團」部門,藉文化帶動旅遊、服飾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近年,在強勁的「韓流」帶動下,2013年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達到 855億美元,年增長達4.9%。韓國的文化強勢,與日本方面此消彼長。例如:流行多年的日本動漫由高峰期的160億日圓(2006年),下降至92億日圓(2010年)。(基礎級)
B. 知識(Knowledge):「軟實力」(Soft Power):此概念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綜合國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中的一個區分,尤指文化、外交政策、政治理念、價值觀、意識形態等不可量度及非物質上的實力。另一個區分則是「硬實力」(Hard Power),例: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
「文化侵略」(Cultural Invasion):此概念源於文化帝國主義(Cultural Imperialism),主要論點是指,跨國企業透過「文化全球化」方式將西方文化,向全世界推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其思想、飲食、價值觀等向世界各地傳播。而「韓流」文化也可解讀為一種「文化侵略」。當然,從正面來看,「韓流」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會刺激本地創作。
「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此概念指在文化上的全球化現象。隨着世界各地人民、通訊和貿易的增加,促進各國在跨越時空下,交流生活習俗、思想、語言等,形成「文化全球化」。2003年韓劇《大長今》吸引超過90個國家的國民收看,讓世界人民共享這文化產物,就是「文化全球化」的體現。
C. 智慧(Wisdom):「韓流」引爆熱潮 處處皆賺錢
近年,有指香港的電視台劇集有「植入式廣告」。但較之韓劇,有人認為,香港的電視台僅以公司盈利為目的,而不是向世界推廣文化和產業。上世紀90年代韓劇《藍色生死戀》和《冬季戀歌》大獲成功後,令韓國政府更有信心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而《大長今》不但引爆韓劇熱潮,更在全世界超過90個國家播出,輸出韓國傳統文化。有指《大長今》對韓國正面影響真不少,令更多人到當地旅遊、嚐韓食、學韓語等。據韓國旅遊發展局的統計數字,最近5年前往韓國的遊客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4%。單以香港為例,在2008年至2012年間,訪韓的香港旅客升幅達2.2倍。(進階級)
多年不斷創新 保持經濟活力
論韓國國土面積,就連廣東省也比不上,人口也大概是廣東省的一半。但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卻排在全球第十四位,佔據前列位置。2013年,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3043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9.1814萬億美元)的七分一。對於一個缺乏資源的國家來說,韓國必須要靠出口帶動經濟。上世紀80年代,靠電子帶動經濟;上世紀90年代靠的是汽車;而2000年代靠的是文化。可見,韓國多年來不斷創造新產業,才能保持經濟活力。
相比其他亞洲四小龍,韓國同樣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但仍有相當活躍的經濟動力,經濟增長率僅次於新加坡。
如今,韓國憑「文化出口」取勝,絕非一朝一夕。宏觀上,文化產業興起需要政府政策扶持。例如:拍高質素劇集需要巨額投資,政府就鼓勵商界投資。當企業投放資金在劇集上,即可減稅,並在劇情內「植入」廣告,助其產品或服務有跨國界的曝光機會。
培養韓星 千挑萬選
而韓星「青訓」工作可謂一絲不苟。不少韓國的娛樂公司在小學裡挑小藝員,然後公司會培養4年至8年才能出道。這數年間,他們除了應付日常學校課業外,還要每天到娛樂公司接受演技、歌唱、舞蹈和外語等培訓。相比起香港,某大電視台的電視藝員訓練班則寬鬆得多,修課期僅一年,實習半年和通過考試即可成為藝員。(摘星級)
小知識:通識方法學
「通識方法學」的三個層次: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和智慧(Wisdom)。字面上,「通識」其實應該改成「識通」,因為學習「通識」是由廣泛吸收資訊和學習知識開始。學生必須要有「識」(例:常識、知識等),才能有望達致「通」的境界。最後,同學要懂得不斷思考和創出新思維,才能理解和分析千變萬化的新議題,這就是智慧。
想一想:
1.根據上文,指出何謂文化侵略?
2.參考上文,舉例說明韓國軟實力的具體表現。
3.承上題,試解釋「韓流」文化興起的原因。
4.有人認為,「韓流文化是另一種文化侵略」,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一說法?
5.試討論《來自星星的你》的全球化特徵。
答題指引:
1.可從文化帝國主義入手,將其思想、飲食、價值觀等向世界各地傳播。
2.可從歌曲、電影、電視劇等文化產業所獲得的巨大成功,如吸引大量遊客赴韓旅遊等舉例說明。
3.可循韓國前總統金泳三發現文化產業的商機及韓國自身原因-資源匱乏入手。
4.首先指出文化侵略的定義,及韓國軟實力的體現,再分析其體現是否符合文化侵略。
5.可從《來自星星的你》所帶來的全球化影響入手進行分析。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延伸閱讀:
1. 《全球看〈星星〉韓流勢洶洶》,2014年3月20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3/20/ED1403200023.htm
2. 《韓國流行文化產業強勢崛起的背後》,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10月25日,http://hk.crntt.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36&docid=102275943
3. 《〈大長今〉引發新韓潮 韓國美食最時尚》,香港《文匯報》,2005年3月10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3/10/OT0503100017.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