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8年,胡錦濤到遼寧考察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
很多外國專家認為,符合中國國情的漸進式改革,是中國取得重大經濟成就的成功經驗。「中國徹底打翻了『只有民主和多黨制才能帶來經濟繁榮』的西方價值觀」,克羅地亞地緣政治學家亞斯娜.普雷夫尼克博士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進程保持了相當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充分體現。
社會穩定保發展
普雷夫尼克認為,中國式改革最令人欣賞和稱讚的是,先在小的局部領域或者地區進行試點,通過實踐積累足夠的經驗後,再根據實際效果和社會需要,不斷深化和擴大改革範圍。「這種漸進式改革的最大優點是能夠保持社會穩定,而穩定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上世紀90年代初,擁有十分相似經濟結構的中國與東歐多國都處於改革的十字路口。然而,採用漸進式改革的中國如今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東歐多國仍在經濟泥沼中艱難前行。俄羅斯專家對此感受更加深刻。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季塔連科坦言,中國所有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都以特殊國情為基礎,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改革,不像俄羅斯照搬西方經濟教條。
在季塔連科看來,中國漸進式改革保證了理論上的全面性和實踐的實驗性能夠結合在一起。此外,中國領導人在改革開放之前進行了意識形態領域的準備工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起到了解放思想、為改革培育土壤的作用。這些都是中國改革留下的成功經驗。
「當時我曾極力勸說俄羅斯政府效仿中國經濟改革,不要採納西方建議的休克療法」,曾在莫科斯工作多年的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羅思義說。他毫不吝惜對中國改革的讚美,「20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不是凱恩斯、哈耶克或弗里德曼等西方經濟學家,而是中國的鄧小平。從實際結果來看,自鄧小平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表現遠遠超過世界歷史上的任何其他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