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理
「佔中」已經持續超過一周。輿論認為,「佔中」行動嚴重干擾社會秩序,衝擊經濟民生,導致天怒人怨。如果任由「佔中」癱瘓政府的中樞部門,衝擊經濟民生,後果不堪設想。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不會允許非法佔據政府部門,癱瘓政府運作。社會各界強烈反對「佔中」,堅決支持特區政府採取果斷措施維護法治,恢復社會正常運作。
星島社評認為,「『佔中』行動至今已持續了七天,示威者除了違法佔領鬧市主要道路,令經濟民生與市民安全大受影響,連特首辦和政府總部都被圍堵,香港可說已陷入無政府狀態,中央與港府以至廣大群眾,再也沒法忍受。可以預見,當局勢將採取鐵腕行動,盡快結束『佔中』,而大多數市民對此應會支持,因為無政府狀態如繼續,香港必將大亂,這場災難造成的傷害,恐怕要幾代人承受。動搖警權,社會秩序將瓦解。」
動搖警權 社會秩序被破壞
信報社評表示,「假若街頭的僵局及對抗遲遲不解決,政府跟示威者,『佔中』跟『反佔中』市民之間的衝突和敵意隨時再升溫,釀成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在這個關口,不管是中央政府、特區政府、泛民主派、建制派、支持『佔中』民眾及『反佔中』團體,有必要重新檢示本身的做法、策略,從對抗逐步轉向落實對話,從避免社會進一步撕裂入手,避免悲劇發生。」
頭條日報社評表示,「佔領行動對民生和經濟影響的深度和闊度,已遠超預期,並難以收拾,情況只會愈來愈亂。學聯、學民和『佔中』行動提出特首梁振英辭職、人大撤回政改方案作為談判先決條件,實屬不切實際的要求,隨即被當局嚴詞否定。雙方對話空間因此愈縮愈窄,局勢有轉趨『硬碰硬』的方向發展。一場原本聲言『愛與和平』的佔領行動,愈來愈有機會演變成騷亂,為香港帶來一場浩劫。」
香港經濟日報社評認為,「佔領行動代價沉重,無異拿本港經濟民生、長遠利益押注。示威者上街力爭民主、不忿警方武力清場,非不可理解,惟主要商業區、交通主幹道若長期癱瘓,持續影響商戶正常經營、打工仔正常上班、居民正常作息、學生正常上課,對經濟民生的負面打擊將不斷積累。更關鍵是,香港得以成國際金融中心,根基是社會穩定,吸引跨國企業樂於以香港作為前進中國以至亞太的基地。若佔領行動不斷升級激化,再釀周日般的街頭嚴重衝突,甚至失控流血收場,那本港平和安穩的國際形象恐消失殆盡,動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投資基地的基石。」
明報評論指出,「『佔中』行動提早發動,並且迅速在社會上蔓延,恐怕連『泛民』人士也是始料不及。據了解,一些『泛民』人士先是擔心『佔中』形不成規模,發起之後好快收場,示威變成示弱,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沒有什麼壓力;現在則擔心『佔中』失控,對經濟民生和社會秩序造成災難性的衝擊,引起民意強烈反彈,令自己在以後的選舉中遭受懲罰。由此可以看到,對於『泛民』來說,『佔中』是一把『雙刃刀』,既可能用來打擊對手,也可能因為玩過頭反而傷己。『佔中』行動如何在宣泄情緒之後見好就收,避免令『佔中』與根本不可能達到的訴求綑綁而陷於既傷人又害己的『死局』,恐怕是『泛民』人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害人害己帶來浩劫
新報評論表示,「當年的『佔領華爾街』針對的是資本主義制度,示威者人數只1,000人左右,這些人只是在聯儲局和紐交所門外露宿,並沒有影響華爾街以及紐約金融中心運作。而台灣的『反服貿』示威學生佔領的是立法院,主要影響立法、修法等政治層面和形象,對經濟及金融運作沒有實際上的打擊,然而今天香港的『佔領中環』運動,卻是很有組織地佔據了港九各個主要商業中心,對商界營商和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莫大影響,如果亂局不能在短期內平息,可能後果不堪設想。」
頭條日報評論指出,「當警方開車要送飯送水入政總給警員補給都被拒絕時,這個社會已逐步陷入一個無政府狀態。就在佔中者包圍政總時,旺角和銅鑼灣也有大批『反佔中』者包圍『佔中』者。當政府連送飯給政總內的警員都有困難時,『佔中』三子之一的戴耀廷卻批評警方無力保護和平示威的市民,都可算是極其諷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