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計劃」已於上月底結束,讓不少快將達到65歲或70歲,在珠三角居住的香港長者神傷。 資料圖片
工聯會:不少貧困多病 盼港府聆聽需要妥善解決
港府去年10月1日推出「廣東計劃」,給居住於廣東的香港老人免赴港連續居住1年可申請長者生活津貼。隨着豁免期於上月底結束,工聯會惠州中心主任邵建波估計,有逾200名年齡即將達到65歲或70歲在珠三角居住的香港老人只能興嘆神傷,當中不少人更是生活貧困和疾病纏身。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其中幾位,他們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聽聽他們的故事,並想出妥善辦法,解決「廣東計劃」期限豁免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實習記者 徐惠平 深圳報道
勞先生在惠州已居住了20年。他於1994年來到惠州替香港朋友打理當地的鐵罐印製廠,退休已近10年。他說,自己實際上已滿70歲,只是身份證年齡報小了1歲,加上居住在香港的老婆有存款和股票,資產超過了30萬元,所以他雖已滿65歲,但當時未能透過「廣東計劃」申請長者生活津貼。
勞先生:小報年齡失機會
眼看「廣東計劃」豁免期已經結束,他十分緊張,常赴工聯會反映情況。他稱,因豁免期過後,他便需在香港居住滿1年才能申請高齡津貼,「我在香港沒有房子,加上跟老婆關係緊張,根本無法在香港生活。有關要求明顯對我不公平。」他期盼港府延長「申請人需赴港居住1年」的豁免期。
他說,現租住在朋友家,包括房租和生活費,一個月需2000多元,現在他靠僅一點剩餘存款生活,只能勉強支撐,每天用錢都要算計着省着用。他在香港的女兒平時過年節會給他一些生活費,但並不多。如果有病痛的話,他根本就支付不起,在廣東看病又很貴,去香港看病來回車費也要近200元,而且坐車顛簸既不舒服也不方便。
鮑先生:港無屋難住一年
在惠州居住的鮑先生,同樣面臨這一問題的困擾。他告訴記者,他還差6個月就滿70歲,可經「廣東計劃」申請高齡津貼。他稱,2003年從銀行退休時,把香港的房子賣了,才有錢來惠州買房,香港都沒有房子又怎能回香港住滿1年,無疑是天方夜譚了。他憤懣地說:「我在銀行工作幾十年,每年正常納稅,現在卻不能享受應有的福利,這太不公平了。」他慨嘆現在也是靠存款生活,但物價不斷上漲,存款一直在縮水,不免有些心慌,因此平時吃得比較節儉,外出也要考慮一下,不要太花錢,基本沒有外出旅遊。
沈氏夫婦:兒女無力照顧
居住在中山的港人沈麒龍、吳麗雲夫婦同樣受豁免期結束困擾。吳麗雲還差一個半月就滿65歲,適合申請廣東計劃,沈麒龍小她3歲。談起要在香港居住滿1年才可申請廣東計劃時,吳麗雲面色落寞地告訴記者,她和老公育有一兒一女,以前他們在香港開店近20年,2006年年近六旬的他們傾其所有,在中山花了20萬買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產養老。平時他們生活費由在香港做售貨員的兒女兩人支付,每月合計給他們3,000港元,僅相當於2,000多元人民幣,而每月他們的物業管理費、煤氣、水電等需近千元,因此剩下的錢很少,平時便十分節儉,到菜市場買最便宜的0.9元一斤的蘿蔔、2元一斤的包菜和冷凍便宜的雞骨架。她慶幸謝天謝地當時在中山買了房,不然,就要過着居無定所的生活。
談起子女在香港的生活時,吳女士和老公不停在擺頭哀嘆:「他們倆在香港租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居住,40歲的兒子因沒錢沒住房至今仍未結婚,女兒也同樣未成家,這成為我們老兩口的心病。」
北上養老趨增 問題待解決
記者從工聯會惠州和中山中心了解到,接到不少年齡接近65歲或70歲的香港老人關於「廣東計劃」豁免期屆滿的求助,工聯會中山中心副主任潘志輝說,截至目前,珠三角累計接獲的香港老人求助個案已達117人。另據邵建波預計,除部分在城區居住外,不少老人居住在鄉下,即將適合領取廣東計劃的香港老人總數目前不少於200人。而未來將有大量香港60歲老人紛紛赴內地養老,這一數字將呈幾何級大幅增長,港府需要解決「廣東計劃」期限豁免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