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團體促按世衛標準助殘疾者


放大圖片

■香港復康會早前向殘疾人士進行調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袁楚雙)據政府統計處本年中的人口數字顯示,現時約每3人當中,就有一名殘疾人士或長期病患者。雖然問題十分普遍,不過有殘疾人士認為,傷健共融的理念仍未能得到全面體現。香港復康會早前向殘疾人士進行調查顯示,超過六成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都認為自己殘疾的程度不高,但三成人認為活動及社會參與方面卻面對中度至嚴重的困難。團體冀政府落實世衛所定的《殘疾評定量表》的標準提供相應服務,協助他們融入社會。

盼無障礙設施政策更全面

現年50多歲的黃先生年輕時因腦膜炎令腦部及脊椎受損,下肢癱瘓近30年,他坦言多年來香港的「無障礙設施」雖有進步,但仍然不足,例如設計予殘疾人士行走的路面凹凸不平、設有低地台的巴士數量不足、及商場或食肆的無障礙設施位置和設計不利殘疾人士使用。而港人對殘疾人士的態度亦令他感到尊嚴受損,「有小朋友指住我問佢媽媽:『點解哥哥坐輪椅?』佢媽媽竟然答:『佢曳囉!』」他認為政府應從教育入手,例如在學校階段已經倡導共融,只靠法例規範未必有效改變市民對待殘疾人士的心態。

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經理熊德鳳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香港社會普遍認為殘疾人士只是身體上的損傷,但世界衛生組織亦將「活動受限」及「參與限制」納入「殘疾」的定義。她續稱,所謂「無障礙設施」應該是同時容許健全和殘疾人士使用的設施,也真正具推動共融的作用,她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可考慮改以世衛標準,如從活動、自我照顧、與他人相處等標準釐訂殘疾人士的需要,可助政府更全面制定有關政策及支援服務。

相關新聞
港府擬向中央呈民情報告 (圖)
特區政府4項具體回應
港府政改報告 絕無誤導人大 (圖)
記者觀察:「黃竹坑對話」顯港核心價值
林鄭:基本法不能輕言修改 (圖)
政府指「公提」法律上政治上不可行 (圖)
特寫:政改爭議妥協 可效最低工資
花絮:先呼英文名 會後再握手
政經人語:學聯出爾反爾 特區官員O嘴 (圖)
林鄭挺警克制包容執法 (圖)
行會讚警隊 力挺依法執法
《環時》評論文章斥反對派抹黑港警
黃乾亨基金向警捐50萬元
各界讚對話氣氛佳破僵局 (圖)
本報專訪:「佔領」懶理禁令 商戶憂「等死」 (圖)
的士業律師籲尊重禁制令速撤 (圖)
執達吏貼令 中信保安拆馬受阻 (圖)
戴耀廷煽藐視法庭 田北辰批違法律學者身份 (圖)
圖反旺角臨禁令 大蔑爾q工申法援
「佔領」法網難逃 苦主索償到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