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推斷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和意義,是閱讀文言文必須具備的能力,但由於虛詞的用法非常靈活而多變,加上範圍大、運用廣,因此把握起來難度較大。我們一方面可藉朗讀和背誦一些文言文來建立文言語感,一方面透過理解和識記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掌握文言虛詞的知識系統。
一、文意推斷法
根據文章大意推斷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和意義,是在學習和考試中常用的方法。如「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一句,「乃」是甚麼意義呢?我們可聯繫上下文的意思。前文提到藺相如說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稱頌的寶玉,趙王送璧時設九賓禮於廷,表示對大國的尊重,那麼璧送來了,秦王也應對趙國表示尊重。這樣看來,「設九賓於廷」是藺相如提出的一個必要條件,兩句間是「只有......才......」的關係。因此,「乃」應解釋為「才」。
二、代入篩選推斷法
若我們知道某個虛詞的基本用法和意義,在閱讀和解題時,就可挑選它其中一項講得通的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從而獲得正確的答案。如判斷「與我銀,為君致閣職」一句中的「為」字用法。「為」有「作為、認為、替代」等多種用法,只有把「替、給」代入句中理解:「給我銀子,我替你謀個內閣職務」,句子才是通的,所以這句中的「為」作介詞「替」、「給」解。
三、結構推斷法
文言句子經常呈現整齊、對稱的句式現象,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根據位置,從一個詞的意義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一個詞的意義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一句中,「而」是連詞,表示修飾關係,那麼「以」也該和它相同了。
四、標誌推斷法
有些虛詞具構成文言特殊句式的詞語「標誌」,抓住這些標誌,一般情況下我們就能迅速地確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了。如判斷句的標誌為「者、也、乃」等;被動句的標誌為「見、於、為所」等;賓語前置的標誌為「是、之」等。這些虛詞的詞性和意義是確定的,只要判斷是哪種標誌,就找到它的用法和意義了。如「使小人在側,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該句是「判斷句」的標誌,就能確定「也」是助詞,表判斷語氣。而「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中的「也」雖也是助詞,但不是判斷,只在句中起停頓的作用。
書籍簡介:涵蓋文憑試必備: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文言翻譯及文言閱讀五方面知識,輕鬆掌握拆解文言文的基礎;針對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各部分設考試提示及大量自測題目,一本全面的應考文憑試實用手冊。
■資料提供: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