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瑪歌聖加侖葡萄園位於法國波爾多左岸梅鐸區內的瑪歌村,是左岸四大名村之一。圖為王少成同莊園主在採摘葡萄。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臻瑜 廈門報道)王少成、吳丹紅夫婦早在80年代初便在內地電子企業中小有名氣,與友人共品紅酒成為閒暇愛好。外購紅酒品質參差不齊,交了不少「學費」後,想喝到貨真價實紅酒的夫妻二人,決心跨界經營屬於自己的紅酒酒莊酒品牌,改變內地消費者對紅酒文化的低認知。他們一次又一次飛赴全球紅酒產量最大的法國,和當地紅酒莊莊主推心置腹。如今,二人在法國10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中的6個皆有自己的莊園,包括百年酒莊,並創立了自有品牌「法國之光」,計劃未來培育屬於內地的本土紅酒莊園。
王少成打趣地說,一直以來白酒是中國酒類市場的寵兒,而中國的酒文化是「乾杯」文化,可是沒有人知道「一杯葡萄酒比白酒更加豐富多彩」,而紅酒文化更是少有人關注。
奢華化曲解紅酒意義
由於進口紅酒經過層層經銷商的傳遞,一瓶在法國賣幾歐元的紅酒,在中國要賣成百上千人民幣。同時,一些商家有意識地將紅酒「高貴化、奢華化」,曲解了紅酒作為消費品的真正意義。
在王少成看來,紅酒作為新興的快速消費品,無疑是一個朝陽產業。「內地消費者對紅酒認知度相對較低,發達國家紅酒每年人均消費50至60瓶,香港也達到10餘瓶,而內地人均僅僅1.6瓶,僅為發達國家的三十分之一,潛力相當可觀。」而他堅信,培養內地消費者對紅酒文化的興趣,必須走自有品牌之路。
用真誠打動法國莊主
做自有品牌必須擁有自己的酒莊,而很多法國的莊園主們也瞄準了中國市場,但由於對這塊土地的不了解,不敢貿然進入。「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和誠信度高的口碑幫助了我們。」2005年,王少成夫婦開始了他們的「二次創業」,在隨後的近10年中,他們收購及佔股了法國6個主要產區10個知名紅酒莊園。
回想第一次飛赴法國同羅曼尼.羅伯特莊園談合作,情景依舊歷歷在目。「那是一個1911年就開始從事葡萄酒釀造的百年酒莊,位於法國勃艮第的南部,是由現任莊主的祖父傳承下來的。」那一年內,王少成往返法國不下10次,法國人非常嚴謹,不僅親自考察他的公司,雙方還在香港見面洽商。最終王少成的真誠打動了莊主,他成為這片12公頃葡萄園的新主人。
盼進中國尋常百姓家
堅持從葡萄種植、釀造、裝瓶、運輸和倉儲各個環節都進行嚴格控制,通過專營店模式讓紅酒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是王少成夫婦「二次創業」的理想。
如今,全系列40個品種年銷2,000萬瓶的「法國之光」,已在福建、浙江、江西、山東、青海、陝西、北京、廣州等擁有數百個網點,力求平價親民的品牌定位受到內地消費者的青睞。
王少成稱,做自有品牌就必須承擔每年高昂的種植、採收、釀造、人員管理等成本,但樂於迎難而上的這對港人夫婦的目標並不止於此,他們的願望是5年後,年銷量1億瓶紅酒,同時正在考察寧夏和甘肅等地葡萄種植,計劃未來培育屬於內地的本土紅酒莊園。「這不是10年20年可以看到的成果,而是祖孫跨代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