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際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和「製造業回歸」戰略,美國、德國、歐盟等紛紛出台了重振先進製造業戰略計劃。作為世界製造業重鎮之一的廣東,也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製造業實力,謀劃在全球先進裝備製造業中佔領重要席位。
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在珠海市正式簽署部省合作共同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發展的合作協議。根據這份協議的安排,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工作,將很大可能被納入到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去。這對於廣東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由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俊鋒
按照行政區劃,珠江西岸包括「五市一區」即珠海、佛山、中山、江門、陽江市和順德區。2014上半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廣東省長朱小丹,在珠江西岸城市密集調研,對珠海、江門、陽江等城市裝備製造業發展予以厚望,並寄言抓住機遇、培育重點產業,提高裝備製造業發展品質和整體競爭力,打造珠江西岸新的經濟增長點。
廣東主動勇擔歷史重任
眾所周知,裝備製造業一直是製造業的核心,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中國也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比如《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國字號文件,專門提出了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其中高端裝備製造業作為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向之一。廣東省是中國的製造業大省,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主動承擔起了建設先進裝備製造的歷史重任。
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強調指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要積極貫徹和落實中央要求,推動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要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推動產業帶建設盡快取得突破。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也指出:「希望廣東省主動承擔起建設裝備製造強國的歷史重任,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打造成國內領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在簽署部省合作共同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發展的合作協議時,苗圩也承諾,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在多個方面加強與廣東省的溝通協作,支持將珠江西岸產業帶建設工作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相關工業發展規劃。
三年之後產值逾萬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珠江西岸得到了長足發展,已逐漸成為廣東省重要的裝備製造業生產基地,目前已經擁有汽車製造、電器機械、海洋工程、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智能製造、金屬製品等一批競爭優勢明顯、支撐帶動作用較強的主導產業和產業集聚,為高起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次省部合作協議,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在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推動先進裝備製造龍頭企業加強合作、支持珠江西岸產業帶重大項目建設、提高先進裝備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建設、推進先進裝備製造業實現「兩化融合」等方面加強與廣東省的溝通協作,比如支持廣東省先進裝備製造龍頭企業牽頭成立技術創新或產業發展聯盟;同時重點支持在智能製造汽車、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領域創建若干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指導產業基地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
根據規劃,三年之後,到2017年,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規模以上產值超過1.3萬億元,初步形成智能製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等重點產業鏈,形成4-5家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10個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到2020年,裝備製造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形成1家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和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特精新」中小裝備製造業、打造2-3個產值超過1000億元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產業帶規模以上產值超過1.8萬億元。
專家建言
把裝備製造業
打造成轉型升級先導產業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認為,廣東首次提出珠江西岸打造「沿海沿江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發展概念,是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珠海、陽江調研時提出的。胡春華在調研中對珠海以項目為抓手帶動轉型升級,以港口為龍頭吸引先進裝備製造業,集聚發展的做法表示肯定,並同時提出珠江西岸要充分發揮港口、土地等資源優勢,切實加大招商力度,打造沿海沿江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不斷提升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水平。
彭澎指出,在經濟增長極的理論體系中,先導產業的增長、規模經濟的形成、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群體和企業家群體等是決定一個地區能否成為經濟增長極的重要因素。「沿海沿江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建設為珠江西岸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如果能抓住這個機遇,把先進裝備製造業打造成先導產業,就能有效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比如珠海發展迅速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就有望成為珠海壯大經濟規模、做強先導產業的重要抓手。
珠江西岸各地掃描
珠海:航空裝備領銜起飛
近年,珠海將把高端裝備製造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持續保持着較高的固定投資規模,幾乎近一半的製造業固定投資都集中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如今,這些龍頭項目及其對配套產業的拉動,正成為珠海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以航空裝備為例,目前珠海以金灣航空產業園為重要載體,以中航通飛、摩天宇、翔翼等20家重點企業為核心,形成了航空運輸、物流、生產、加工、培訓等產業基地;在海工裝備製造領域,珠海已建成高欄港經濟區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基地,聚集了中海油、三一重工、玉柴船舶動力等國內領軍企業;在遊艇製造領域,珠海依托平沙遊艇產業園,已匯聚25家國內外優秀的遊艇製造企業,成為目前中國最大、檔次最高、密集度最強的中高檔遊艇包括高性能專業船艇的製造基地。
佛山:建議珠西開總體協調會
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日前表示,佛山正處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上,需要籌謀一個更大規模的區域合作,希望整個珠江西岸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能有一個整體規劃,「我們已主動提出,與珠海、佛山、中山、江門四個市開一個總體協調會,圍繞着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做一個總體的產業規劃,讓每個市各自打造出自己的產業載體,進行更加合理的產業佈局,整體帶動珠江西岸整體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中山:六大重點方向潛力巨大
中山市委書記薛曉峰表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是立足珠江西岸產業發展基礎、謀劃優化全省產業佈局的重大舉措,中山今後要以先進裝備製造業提升「中山造」,堅持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並重,在大企業、龍頭項目帶動的基礎上,通過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着力引導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為中小微企業創造新的發展空間。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中山正結合自身實際,加緊制定先進裝備製造產業規劃及相關配套政策,並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廣東省鼓勵發展的9個先進裝備製造業重點方向中,中山在智能製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裝備、汽車製造、衛星及應用等6個方面基礎紮實、潛力巨大。中山市提出,要在今年實現先進裝備製造產業規模以上產值達2000億元的基礎上,力爭年均增長15%,到2017年實現3000億元產值,到2020年實現5000億元產值的目標。
珠西裝備製造業已佔全省兩成
珠江西岸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發展成為廣東省重要的裝備製造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產業特色鮮明、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裝備製造業體系,為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2013年統計數據,珠江西岸「五市一區」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總產值8183.9億元,佔全省20.5%,增加值1768.7億元,佔全省19.2%。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廣東省已形成了中山風電裝備、江門軌道交通裝備、珠海航空裝備等10家以先進裝備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的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如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裝備、航空裝備等新興裝備製造業發展迅速,形成了裝備製造業「海陸空」發展新格局。
同時,由於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一批重點裝備產品已相繼突破,例如,國內首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複合材料渦槳公務機「領世AG300」已在中航通飛華南公司研製並試飛成功;國內新一代CRH6型城際動車組也在廣東南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下線並實現量產;中山明陽風電5兆—6兆瓦風機樣機也已下線。據統計,廣東傳統優勢裝備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和影響力正穩步提升。其中,陶瓷機械、塑料機械、木工機械等專用裝備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均位居第一。印刷包裝機械、玻璃機械、壓力機械等專用裝備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也已超過20%。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裝備製造業產業集聚發展已初見成效。目前,除已形成的珠海航空裝備等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以及國內首個按照全產業鏈規劃建設的江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外,國家火炬計劃佛山精密製造、佛山自動化機械及設備、中山(臨海)裝備製造業和中山電梯特色產業基地等4個國家級特色裝備製造業基地也相繼落戶。與此同時,順德倫教木工機械、陳村壓力機械、大良塑料機械、容桂模具等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專業鎮也方興未艾。
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要遵循三個方面的要求:一要堅持高端化,緊盯先進裝備製造,搶佔行業制高點;二要堅持市場化,發揮好市場和企業的作用,同時政府要做好規劃和服務,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三要體現廣東特色,突出比較優勢,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
我國要實現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廣東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和我國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帶動力量,要主動承擔起參與裝備製造業強國建設的歷史重任,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