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千呼萬喚,滬港通終於公布啟動日期,標誌着兩地股市邁向新里程碑。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千呼萬喚,滬港通終於公布啟動日期。對於廣大股民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雖然之前等了又等,而且投資大眾每多一廂情願,估不到開通日期,難免希望落空後產生失望,但,不打緊,大家明白,這純粹是出於市場期望,而真正開通日期,從來沒有必要絕對符合外界估計的。
與其相信市場人士,倒不如靜觀其變,反正市場人士始終傾向急不及待,估這天,猜那天,這恐怕只是他們的天性,與整件事的發展過程本身,其實無甚關係。君不見,過去兩個多月,外界對美國聯儲局的加息決定,不是由提早加息說到延遲加息,什麼南轅北轍的觀點,都可以包括在其中?實際上,央行可有言哉?
無論如何,人所共知的是,開通是必然會開通的,一直以來,都只是日子或遲或早的問題,只要不抱偏見,不嘗試過分肯定對猜想某一個特定日子,以平常心觀之,一切都合理自然,準備好了,擇好日子,便有開通,急既急不來,亦不必急。
內地深化改革 港發揮優勢
事實上,作為大方向,資本流動的自由,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一環,如何配合去年三中全會所說的,要以市場價格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那就不難明白,整體經濟正歷經一連串重大的結構性改革,不是一時三刻可完成,不是短期內的事,而是持之以恒的大動作。
說實在,作為整個改革的一部分,香港正好貢獻出其獨特的作用,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適時為內地深化改革提供方便之門,自然是香港的優勢。從來,香港作為一個小小的據點,是溝通國際和內地之間的橋樑,能夠際此發揮作用,資金往來無論是南水北調,抑或北水南調,其實都不礙事,重要的是有個機制,讓資金流動的自由度愈來愈提高,在可控的範圍內,一步一步的擴大,由小小的額度,至更多的額度,那就是循序漸進的進步。
務實穩健推進 防範外來風險
至於為什麼要小心翼翼的去做?不難明白,由相對封閉的經濟體系,過去幾十年,一直高速增長,與國際接軌是遲早的事,只是也得明白,接軌之後,外面的危機和衝擊,也必然會影響到本身,故此,從務實和穩健的角度看,小心是正常的。例如幾年前的金融海嘯,便是一次很好的示範。
此之所以,人民幣不會一下子變成國際貨幣,端的是時間問題,隨着愈來愈多地方在貿易和金融等不同領域上,採用人民幣,那最終的開放自然指日可待。而過程中,透過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開放,例如貿易上的,銀行體系的貸存,資本市場上的流動,各有各的功能和貢獻,最終都可以為着開放改革提供更深化的改革力量。一般股民投資者若能看通這一點,便會有足夠的平常心看待整個事態的發展。■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