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江學海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談學論文:三蘇論六國亡因:角度異 氣勢足


放大圖片

■圖為三蘇像。 網上圖片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弄權,加以佛、道盛行,國勢日形衰頹。其時駢文盛行,講究排偶、用典、格律,而忽略內容,不切實務。乃有「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的韓愈拔地而起,振臂提倡恢復古文,以排拒佛老思想與浮艷文風,重尊儒術道統,一時景從者眾。可惜在北宋初年,纖巧綺靡之風又起,大儒歐陽修主張文道並重、先道後文,寫下《朋黨論》及《醉翁亭記》等名篇,又拔擢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等古文作家,以平易流暢之筆,抒情議事,敘事說理,冀收移風易俗之效。簡而言之,古文運動發軔於唐,導源於韓愈、柳宗元,復有歐陽修等揚其波於北宋,力遏雕章琢句、華而不實之駢儷文體。治文學者苟能濬源通流,實不難明乎古文在我國文藝中之獨特價值。

蘇洵:六國破滅 弊在賂秦

既知古文創作不尚虛矯,則可知三蘇論六國覆滅之因由,定必聯繫時政,有深意焉。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大宋與契丹簽訂了澶淵之盟,答應歲輸銀十萬両、絹二十萬匹;仁宗慶曆二年(西元1042年),又增銀十萬両、絹十萬匹。蘇洵對於這樣的情勢憂心不已,文章開宗明義指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而「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實為對宋室最有力的諷諫。蘇洵以為韓、魏、楚因賂秦而亡,齊、燕、趙則因賂者而喪,因此北宋政府應知所警惕,停止輸銀入敵。可惜此文未能令當政者改弦更張,而北宋亦終於靖康之變中重蹈六國之覆轍。

蘇轍:士人慮患疏 不知天下勢

至於蘇轍,則認為六國破滅之故,在於士人慮患疏、見利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他指出天下之重者在韓、魏,韓、魏折則天下遍受其禍,所以齊、楚、燕、趙諸國實應「厚韓親魏以擯秦」。其論言之成理,可備一說。而蘇軾對韓愈推崇備至,曾譽之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其於七雄形勢,另有新見,認為六國因養秀傑之士,故能少安而不即亡,始皇縱士歸田,猶縱百萬虎狼於山林,故速亡。文章強調先王之重學,以為後世君主皆未能及也。

綜合而言,三蘇論六國,主題雖一,而角度不同,惟論點皆擲地有聲,且論證嚴謹,結構清晰,語言鏗鏘有力,有雄辯滔滔、一瀉千里之磅礡氣勢,實堪為論說文之典範。 ■港大附屬學院講師 黃志強博士

隔星期三見報

相關新聞
社評雙語道:結束「佔中」 接通「滬港通」 (2014-11-12) (圖)
騎呢遊學團:Mr. Bean賽車 勁過靚佬湯 (2014-11-12) (圖)
英語筆欄:語言有形態 er字見異同 (2014-11-12)
談學論文:三蘇論六國亡因:角度異 氣勢足 (2014-11-12) (圖)
英語世界:肩挑木片找對手 (2014-11-12)
藝育菁英:全港青少年繪畫日 (2014-11-12) (圖)
News buddy:食安禁台毒油輸港 (2014-11-05) (圖)
吹水同學會:明愛暗戀之四:想追女仔 勿用「hook a girl」 (2014-11-05) (圖)
語言學:用科學了解語言 (2014-11-05)
告別爛英語:《三國》對白 今日用語 (2014-11-05) (圖)
畫意空間:雨後黄昏 (2014-11-05) (圖)
中文視野:魏晉屬「文學自覺年代」 (2014-11-05)
英文應試攻略:壯大詞庫 DSE無難度 (2014-10-31)
中成西就:貫徹始終 Carry through to the End (2014-10-31)
細嚼英國茶文化之下:喝茶品味 So Refreshing! (2014-10-31) (圖)
Holden輕鬆教英文:中國創造 Innovated in China (2014-10-31) (圖)
康文展廊:誘惑觸覺──唐景森的藝術 (2014-10-31) (圖)
世說新語之二:華王優劣 公道自判 (2014-10-31)
社評雙語道:長者跪求開路 學生豈能無動於衷?How could students be insensitive to an elder who knelt to beg for reopening of roads? (2014-10-29) (圖)
騎呢遊學團:神秘主持大揭秘 (2014-10-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江學海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