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撮要
全球用電量、垃圾量、碳排放量持續飆升,均反映出人類對大自然資源的揮霍無度,讓地球響起警鐘。香港浸會大學可持續發展校園專責小組召集人、生物系助理教授鍾姍姍深明推動環保的重要性,她率領小組成員分別針對學生及教職員層面不遺餘力地推動一連串環保措施,締造可持續的低碳校園,更首次在校內推行較大規模的「廢物審計周」行動。早前她與一群浸大生便齊齊戴上手套、口罩,埋首垃圾堆中,檢視校內部門每天產生的垃圾量;結果發現全新的卡通水樽、仍可書寫的文具、完好無缺的Cupcake等,「大嘥」情況值得關注。■節自《浸大生「摷垃圾」 揪出校內「大嘥鬼」》,香港《文匯報》,2014-11-07
持份者觀點
1. 浸大可持續發展校園專責小組召集人鍾姍姍:不少學生組織仍堅持傳統做法,派傳單、派禮物,未有落力減少資源浪費。即使部分教職員也未有時刻響應小組的環保小貼士,有時也會忘記關掉不必要的燈、電器。
2. 浸大「校園低碳先鋒」張楚彤:環保不是閉門造車,需要我們感染身邊的同學與朋友,鼓勵他們參與其中。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上文,舉例說明大學校園的物資浪費情況。
2. 承上題,試從兩個角度分析這種浪費情況的成因。
3. 你認為港生應如何「感染身邊的同學與朋友,鼓勵他們參與環保活動」?試提出兩項建議並加以分析。■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