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有一位丈夫離世多年無兒無女的八十多歲婆婆,一直考慮應該回鄉養老還是留港,最後她還是選擇了以香港終老。
兩年多前我協助她申請公屋,僅一年多的時間她便獲分配到一間市區新公屋,環境幽美,設有老人中心,眾多設施都以方便老人而設計的。此外,獨居老人還可以獲免租金按金、免費平安鐘服務等等。
最近我為婆婆申請綜援,原以為需等候一段長時間的審批,想不到不足一個月時間便獲社會福利署接見,且獲告之基本上審批沒問題。除可以退回由申請日期開始計算的租金外,將來的租金會由社署支付,在公立醫院看醫生和覆診免費,另每個月可以獲發一筆生活金,足夠婆婆安樂過活。整個過程我們接觸的職員都十分友善,令人感覺備受關懷。審批之快也實在令人意外。有了政府這老有所居、老有所養的妥善照顧後,婆婆決定留港生活。
婆婆的情況很簡單,明顯地需要幫忙,所以各項申請辦理都很順利。這是我首次接觸這類社會福利,萬想不到效率這麼高,照顧這麼周到。我對香港社會福利的印象向來得自新聞報道,經常見到許多老人家、單親媽媽帶着小孩,由社工和議員陪同下遊行示威,高呼口號抨擊政府的福利政策不人道。
親自經歷後才發覺,香港政府對老人和低下層的照顧實在很不錯了,起碼是大大改善了。為何還要不斷在反?當我看到社會福利署在辦事處列出的欺騙數字,便猜想:難,可能因為條件不符合;可能是情況令職員覺得有猜疑;可能是源自不知足;可能要求太高。
社會的發展總須要有一個進程,公屋興建需時,福利政策的釐定也要平衡各方,福利社會有高稅率的代價,影響很大。正如婆婆的選擇,比較各地情況,香港是你願留下的福地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