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衛星集得的數據亦可幫助監察環境氣象。 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古有通西域的絲綢之路,今有「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建設該經濟帶,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建立於古絲綢之路的概念基礎上,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天基絲綢之路」則是衛星服務聯盟依據國家「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提出的國際合作計劃,通過衛星技術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建立全面合作,深化雙方經濟交流。
中大是次可參與其中,原因之一是該校的衛星科研實力強大。該校的地面站接收的半徑是2,500公里--北通內蒙古、東至日本、西達印度洋、南及印度尼西亞。林琿解釋︰「這種能力能讓我們和其他地方交換資料。有些國家雖然有衛星,可是地面接收的東西未必同步。因為衛星在轉動的同時,地球也一直在自轉,衛星不能同時在多個地方,所以訊息的接收也是『滾動狀』的,導致有一些資料只有某國家的衛星才有。我國的衛星可能走到其他國家上空去了,人家的則可能走過來。這也解釋了共建天基絲路的重要性。」
此外,除了接收數據,科研人員分析數據的能力也很重要,這都和時下熱門的議題有關。林琿指,研究人員要做到監測環境和災害,「這需要隊伍去消化數據,找出當中的癥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