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閱讀之樂奇妙得很,它既會發生於捧書暢讀之時,亦會延伸至放下書本之後。與「同好」熱烈討論;到書中描寫的地方去逛逛;實踐新學到的知識;執筆記錄讀後感想。受啟發後自行創作等「後閱讀時期」的活動不但能為讀者帶來不同的樂趣,且可感染更多的人參與閱讀,優化閱讀氛圍。有鑒於此,香港、台灣、韓國三地之政府、組織、個人各顯神通,分別採取「讀時」或「讀後」的刺激手段來加強民眾的閱讀熱情。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僖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在《論求知》中有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可見,書中自有黃金屋,不論讀什麼,在字裡行間遊走均可汲取知識、完善自我。可惜,因「工時長、讀時短」,港人閱讀習慣近年不斷趨於「輕淺」,本港閱讀文化愈發「淡薄」。為令港人能在輕鬆愉快的讀書體驗中重拾閱讀之樂,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新地)於2013年底成立「新閱會」,希望通過舉辦不同類型的閱讀文化活動、相關計劃比賽;定期出版雜誌;研究港人的閱讀習慣;將喜愛閱讀的風氣吹遍社會各個階層。
港:特色活動吸引讀者
短短一年間內,「新閱會」舉辦過名人嘉賓講座,發起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濃情·家書」新地閱讀寫作比賽;進行「我的喜『閱』指數」研究;出版《悅閱》及《閱刊》免費閱讀雜誌;還開展了「新地齊讀好書」、「拉闊生活--賞創營」等活動。日前,新地執行董事兼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於「新閱會」一周年慶祝活動中表示︰「我們希望透過『新閱會』分享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期盼所有人都能夠從中發掘自己的閱讀新天地。來年,『新閱會』將推出涵蓋本地中、小學生、青少年、長者、基層人士及全港市民的閱讀活動,通過書籍共享、創意閱讀活動獎勵計劃、文化交流聚會、網上閱讀及導賞團等多元方式,進一步向香港社群推廣閱讀,讓更多人能夠細味『悅』讀樂趣。」
韓:政府制定閱讀政策
而在同場舉行的「閱讀大世界」講座上,香港理工大學韓文專任導師韓惠珉則向在場聽眾介紹了韓國的閱讀文化。韓惠珉說:「在仔細研究過韓國近年的閱讀率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從1994年開始韓國成年民眾的閱讀率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幸好,2013年有了回升跡象,據統計,韓國人去年每人平均閱讀7.6本書籍。歷史類韓劇的流行風潮點燃了民眾對歷史類書籍的興趣,像《大長今》的熱播便成功令人們對朝鮮王朝歷史大感興趣。」
除受流行電視劇集影響外,韓惠珉認為韓國政府推動閱讀的文化政策對閱讀率的回升亦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韓國政府會制定推動閱讀的五年計劃,為鼓勵閱讀,韓國政府在該領域增加預算,積極資助不同公司成立讀書俱樂部、閱讀沙龍以及建立以兒童圖書館為代表的各類型圖書館,結果收效不俗。另外,韓國成立了一些作者與讀者的互動系統,現在非常流行由作者組織年輕讀者走出教室,共同前往書籍所描繪地點,如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去感受真實的歷史。」韓惠珉表示,香港、台灣或可考慮借鑒以上促進閱讀的方法。
台:獨立書店加深閱讀
「溫良恭儉讓」的台灣民眾和寬敞明亮的誠品書店常給旅客帶來台灣人好讀書,文化底蘊深厚的好印象。但台灣知名作家張鐵志卻稱台灣閱讀氛圍優於香港只是個美麗的誤會:「去台灣各大書店看看就知道,商業、勵志類書籍長期排在銷售排行榜首位,真正關注人文社科的人實際上並不多。更悲哀的是台灣報紙裡關於書評的內容越來越少,香港報紙還有不少保留了書評,也有免費書評雜誌,台灣一本都沒有。連前『文化部部長』龍應台也曾表示對台灣閱讀文化感到憂心。」
張鐵志指出,因為書評可豐富書中內容,所以書評的匱乏不利於閱讀文化發展,但過去五六年興起的獨立書店風潮卻為台灣閱讀文化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張鐵志分享道:「大型連鎖書店只能為我們提供購買書籍的功能,而獨立書店則能通過小型講座及沙龍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交流,它負載着深度推廣閱讀的功能。其次,獨立書店不同個性的老闆具有不同的閱讀品味,對推動多元閱讀文化有很大幫助。台灣政府在發現這股風潮後,開始對在社區開第一間書店的年輕人予以資金支持。香港目前獨立書店非常少,大部分人等到書展打折才去購書,我們期待能在香港見到更多的獨立書店去推廣閱讀風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