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佐洱昨於座談會上發言。 馬靜 攝
回歸時「娃娃」今竟維護米字旗 證港教育與基本法不銜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昨日在該會舉辦的「香港教育、青年問題專題座談會」上直指,香港教育領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而這些常年累積的問題成為「苦瓜毒豆」,「種出」違法「佔中」行動,應深刻反思。他認為,一些在香港回歸時才蹣跚學步的「娃娃」,卻於違法「佔中」期間成為了維護米字旗、衝擊軍營及立法會政府總部的「排頭兵」,反映香港的教育狀況與「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有不銜接的地方,未來有關缺失如何來彌補,香港青少年在被洗腦後怎麼「補腦」,亟待香港社會特別是香港教育界關注和思考。
陳佐洱指,在香港回歸後成長的一代青少年聰明好學、熱情天真,但相當一部分人於國家民族意識、公民意識、人生理想目標及歷史、文化、地理知識方面,存在很大缺失,那正說明包括教育行政當局、辦學團體、校董會、師資素質及學校社工等教育領域出現問題。他說:「這三四部分力量在教育領域工作的積累,在非法『佔中』活動中得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檢驗,是甜瓜甜豆還是苦瓜毒豆,不必細品,已經瞭然。這是值得不無痛苦的深刻反思。」
課程設置需考慮國家利益
陳佐洱強調,在「一國兩制」下,所有治港者肩負着正確理解和貫徹執行香港基本法的重任,承擔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職責;而對教育當局在制定政策措施如課程設置、學校管理上,「是否從香港實際出發,考慮到與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利弊得失呢?是否考慮到與(香港)基本法規定和長期繁榮穩定的利弊得失呢?」他就此拋出兩個反問。
陳佐洱又引述香港基本法第四十八條和第一百零四條,指教育局局長如同其他經中央政府任命的主要官員一樣,是隨時接受有實質任命權的中央政府和香港社會監督的,相信當局能正確指導辦學團體、諮詢機構和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者,忠誠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繼承人、建設者及創造者。
繁榮穩定需教育銜接支撐
他強調,「一國兩制」下,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需要與之相銜接的教育理念來支撐,「為什麼非法『佔中』期間香港教育領域亂象叢生?為什麼香港回歸時才蹣跚學步的『娃娃』,現在有人成了維護米字旗,衝擊軍營、立法會政府總部的『排頭兵』?這是不是與當局一段時間以來秉持的教育理念,與貫徹實施中國憲法、與『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有不銜接的情況呢?除了學校教育之外,我們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傳媒教育又做得怎麼樣呢?」
陳佐洱指出,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而教育是與他們溝通的主要渠道,期盼通過教育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陽光雨露,能為他們鬆土鋤草除害蟲,使其茁壯成長,而就香港未來的政制發展,當局亦應當在諮詢期多傾聽青少年聲音。
對「佔中」後的教育發展,陳佐洱認為需要深刻反思,「大亂而後大治,圍繞爭奪香港管制權的較量是長期的、反覆的,遠沒有結束,不可高枕無憂,得過且過。教育領域的缺失如何來彌補,青少年一代在『洗腦』後怎麼『補腦』,這些都值得香港社會在關注和思考。」
教局:加深年輕人「識法」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指,回歸後政府已透過教育改革,致力與教育界和家長一起栽培學生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發言人又指,現今年輕學生大多未經歷過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的草擬過程,局方堅持繼續及優化有關工作,加深他們對香港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