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美院聯手中央美院 「1:1計劃」系列展首展


放大圖片

■邱志傑臨摹註解的《上元燈綵圖》(局部)

作為新年的第一個展覽,中國美術學院用「1︰1計劃」的方式呈現出兩位分別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的重量級藝術家的展覽--《蘇新平:我是這樣一路走來/邱志傑:邱注上元燈綵計劃》。主辦方希望通過二人逾越了傳統視覺閱讀的經驗範疇的作品,解答當下內地紛紛揚揚的「美院不是培養藝術家搖籃」之惑。■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施倩 杭州報道

蘇新平:200餘幅作品展現創作歷程

《蘇新平:我是這樣一路走來》,以「經驗與超驗」、「迷失的寓言」、「懸而未決」作為線索,對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的創作歷程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和分析,配合藝術家的獨白、評論家的旁白以及藝術家的對話,當天展出版畫、油畫等作品200餘幅。

蘇新平曾參加諸多國內外展覽,如日本、法國、美國、新加坡、芬蘭等,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館、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福岡美術館等國內外機構收藏。美國藝術評論家和作家喬納森.古德曼評價說,蘇新平的藝術開始於鄉愁,結束於危機,將焦慮轉化為國際化的語言。蘇新平的形象通過強調命運感來處理現實世界,「沒有刻意要求我們的行為,而是對此狀況提出一種更為複雜的理解。」

蘇新平自己也表示,一直在試圖通過持續的實驗,尋找到適合自己獨特的語言方式和方法,希望用更準確和獨特的語言來表達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所以無論是早期的石版畫還是「慾望之海」、「乾杯」還是近年來的「風景」以及「八個東西」等系列,都是在探討這樣的話題。

邱志傑:對明代古畫的當代闡釋

明人的《上元燈綵圖》是一副再現元宵節期間南京老城南燈市與商貿集市盛況的風俗畫。基於對一副明代古畫《上元燈綵圖》的研究,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邱志傑自2010年開始「邱注上元燈綵計劃」,這是一個包括了寫作、繪畫、裝置和劇場的大型綜合計劃。在研究的基礎上,邱志傑提煉出108個地面的角色和28個空中的燈籠角色,製作了一系列的肖像,同時也是裝置的草圖。

當天的展覽除了繪畫作品之外,還包括了各種裝置作品,趣味十足。邱志傑認為,《上元燈綵圖》一方面很社會很全景,另一方面又比《清明上河圖》更集中在人的精神世界,這樣一種物品其實是用來全面演練歷史觀和社會觀的一種道具。

藝術評論家、獨立策展人鮑棟認為,在 「邱注上元燈綵計劃」這件作品中,邱志傑表現出了他開闊的思考格局與一種散點式的構造能力,使他在「考古/想像」維度上的藝術實踐有了一個優秀案例。

冀中央美院美術館同展

作為2015年新年的第一個展覽檔期,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展覽總策劃楊勁松說,舉辦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展,是基於中央美術學院的蘇新平教授和中國美術學院邱志傑教授,都是先後畢業於兩校同一專業--版畫系的畢業生,都蜚聲海內外,同時又都是執教於兩校的在職教師。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說,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兩所美院都誕生在上世紀初,儘管中國藝術的振興方案和教育實踐的不同,使得兩所學校現在有深刻的不同,但是兩所美院比肩而立,共同擔當了中國藝術教育的重要職責。

作為對中國美術學院「1:1計劃」的回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也把這個展覽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裡實施。兩所院校共同擔負起將中國藝術文化提到時代文化的前沿高度這一歷史責任,為中國高等美術教學,美院的學術研究和發展貢獻力量。

展覽期間,針對當下內地紛紛揚揚的「美院不是培養藝術家的搖籃」的疑問,展覽還準備了一系列相關的學術研討會,還會以藝術家與觀眾面對面交流來進行一系列的推廣活動。展覽將持續到1月25日。

相關新聞
中國美院聯手中央美院 「1:1計劃」系列展首展 (2015-01-13) (圖)
中國美協副主席許欽松:鄭澤生的作品把我嚇了一跳 (2015-01-13) (圖)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工作室 (下) (2015-01-13)
悲劇經驗與跨文化融合 (2015-01-09) (圖)
敢觀舞台:《報案人》:令人窒息的日常 (2015-01-09) (圖)
沈漢水:在簡明墨韻中 持守傳統畫風 (2015-01-06) (圖)
藝評:淺淡純藝術之工作室 (上) (2015-01-06)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趙汝蘅:學習舞蹈需要熱情更要有天賦 (2015-01-06) (圖)
華格納的拜萊依特改寫音樂與文化的聖地 (2015-01-02) (圖)
香港為張愛玲主場 (2015-01-02) (圖)
2014古典音樂界的個人回顧 (2015-0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