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科學園是不少香港創業者的搖籃。資料圖片
為促進兩岸四地融合的新機遇,香港青年民建聯於1月10日舉行「第三屆兩岸四地青年高峰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及一眾嘉賓擔任高峰會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大會也邀請了兩岸四地的社會名人當主講嘉賓,如前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教授(GBS, JP)、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博士、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先生及台灣對外關係協會秘書長黃奎博博士。大會探討兩岸四地青年人在職場上及個人潛能上的發展,包括兩岸四地各自能提供的競爭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s)、融合所帶來的機遇等。
青年難上車 四地皆有
全球化(globalization)急速發展,城市及人才競爭激烈,兩岸四地的年輕人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年輕人向上流動(upward Mobilization)的管道相對狹窄;另外,住屋問題亦使年輕人倍感壓力。當然,這些問題並非四地獨有。
新經濟潮湧現 青年成主角
年輕人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新經濟的浪潮已經出現。新經濟以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的經濟,而創新包括了以互聯網科技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而年輕人--80後、90後、00後,正成為全球新經濟的主角。
筆者認為,這兩年間,電子商務(e-commerce)就是服務業的火車頭,電子商務帶動了小公司、文化產業、廣告業、旅遊業(tourism)和運輸業(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的高速增長,為年輕人帶來無限的商機。世界各地的年輕人相當積極地在經濟轉型中的中國尋找商機,四地的年輕人更應把握機遇,為自己的未來創新天。■陳威雄 青年民建聯副主席、民建聯財經及教育事務副發言人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