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養生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醫訊:用水果代替蔬菜 易增加肥胖風險


放大圖片

■水果的甜度較高,取代蔬菜可能會增加肥胖機率。

中央社電:小孩不願意吃蔬菜,家長在「沒轍」的情況下,常選擇讓孩子改吃水果。但水果糖分較蔬菜高,不知不覺增加未來肥胖及慢性疾病風險。植物學上,水果是來自植物花朵發展形成的一部分,含種子,目的是讓動物食完後吐出苦澀種子到地上幫助散播延續植物生命,果實含甜甜的果糖,其他的部分就是蔬菜,包括莖、葉、根、花托。從烹飪角度分析,蔬菜是指甜度較低,是用來搭配主菜的一部分;水果的甜度較高,被當成餐後點心或甜點。營養方面,蔬菜和水果相似性高,比動物性食品的熱量低及油脂少,且纖維質高,含促進健康的多種抗氧化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蔬菜和水果的差異在於,水果含(果)糖量高於蔬菜,因此若家長以水果(汁)取代蔬菜,在不知不覺中小孩會攝取過多來自果糖熱量,長期累積可能會增加長大後形成肥胖及肥胖帶來的慢性疾病危險。

而蔬菜在烹煮過程中,會添加油脂,促進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A、D、E、及抗氧化植物性營養素(如,β-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等在體內吸收量及利用率,達到保健目的。現今飲食觀念是「蔬果579」及「彩虹原則」,2至6歲兒童,每天建議5份(包括2份水果);6歲以上、青少年及女性成年,每天建議7份(含2份水果);青少年和男性成人,每天建議9份(含2份水果)。「彩虹原則」是指蔬果的色彩如彩虹7色,不同顏色所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及多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E、類胡蘿蔔素及多酚類不同;多色且多樣化均衡攝取蔬果,可以抗自由基及抗氧化以促進身體健康。飲食習慣從小養成,不論是小孩、成年人或老年人,都應均衡飲食,不建議用水果取代蔬菜。

相關新聞
破解「風濕」迷思 (2015-01-18) (圖)
百草匯:紅景天 (2015-01-18) (圖)
醫訊:貧血莫輕忽 可能是大腸癌徵兆 (2015-01-18)
醫訊:用水果代替蔬菜 易增加肥胖風險 (2015-01-18) (圖)
醫訊:成人一天不可吃超過2片烤吐司 (2015-01-18) (圖)
醫訊:多吃紅肉為什麼易致癌? (2015-01-18)
醫訊:日食燕麥粥有助保護心臟 (2015-01-11) (圖)
醫訊:踏入冬日流感季接種疫苗保健康 (2015-01-11) (圖)
靚湯館:三色靈芝湯 (2015-01-11) (圖)
醫訊:男性多食蔬菜 可降低胃癌風險 (2015-01-11) (圖)
足跟痛的中醫護理 (2015-01-11) (圖)
足跟痛的食療 (2015-01-11) (圖)
足跟痛的中醫治療 (2015-01-11)
足跟痛的病因病機 (2015-01-11) (圖)
醫訊:英倡導用低糖「置換」高糖食品 (2015-01-11) (圖)
足跟痛的中醫治療與護理 (2015-01-11) (圖)
不生病的智慧--保護陽氣 (2015-01-04) (圖)
食療推介 (2015-01-04) (圖)
百草匯:仙茅 (2015-01-04)
醫訊:禿髮或是免疫問題 (2015-01-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養生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