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席副教授暨理大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副總監梁嘉聲(右)表示,在食物安全中,最重要的不是化學品,而是食源性致病菌。 葉佩妍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食物安全關乎大眾切身利益,本港從內地入口的各類食物每年數十萬噸計。香港理工大學鑒於市民對內地「黑心食品」事件的關注,大學轄下的深圳研究所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將設立市級重點實驗室,旨在提高珠江三角洲一帶的食品安全標準。
據統計,去年1月至11月經文錦渡口岸入口的蔬菜達77.9萬噸、水果17.6萬噸及活豬149萬頭等,可見內地供港食物對本港的重要性。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席副教授暨理大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副總監梁嘉聲表示,在食物安全中,最重要的是食源性致病菌,化學品不是最重要,「食物中的微生物會隨時間而增長,但化學品則可能會因時間而減少其毒性,所以現時食物安全的大趨勢應在微生物上。」
獲批准建市級重點實驗室
梁嘉聲指,研究中心由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園在深圳於2011年成立,最近獲深圳市政府批准建立市級重點實驗室-深圳食品生物污染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他表示,該實驗室將以1,000萬於3年內進行不同的研究工作,包括進行食品生物性安全風險評估、研發食源性病原菌快速檢測及食品加工和保存技術及提供深港食品安全服務。
在包括進行食品生物性安全風險評估方面,該實驗室主任陳聲表示,他們將會每年於深圳、廣州及香港中選取8個至10個有代表性的區域,每個區域選取兩個大型超市及兩個農貿市場作採樣,預計每年平均採集各種樣品超過5,000個。陳指會先抽取水產、蛋類、奶類及肉類為先,「因為這些食物最容易有食物安全的問題,例如沙門氏菌及大腸桿菌等。」
在研發方面,陳聲表示,實驗室希望能製造出可攜式細菌DNA生物感測器,能進行即時及實地微生物測試,鑒定食品真偽。同時,實驗室又以玉米作原材料,嘗試製造新的食品包裝膜,改善其拉伸強度、阻隔性能及抗菌性能等,提高食物安全。
陳聲指,實驗室的研究結果將會成為一個數據庫,以便日後進行其他的實驗,以及評估各類食品的風險,從而做好風險管理。梁嘉聲則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亦有助業界了解何種食物最易出現問題,及早找出解決方法,提高食物安全,讓市民食得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