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險如「過山車」。本周一狂跌7.7%、創下7年來單日最大跌幅的滬指,昨日又以4.74%的升勢,創下5年來單日最大漲幅。如此忽高忽低、起伏劇烈的走勢,不單令眾多散戶大呼「搞不懂」,就連最專業的券商和分析員,也都無所適從,對前景的預測一時唱好一時唱淡,「今日打倒昨日的我」成為常態。有分析戲稱,A股已成為「全球最任性的股市」,隨着股票投資者的舉債規模升至創紀錄高位,未來的波動幅度只會變得更大。
內地券商長城證券此前一直唱好A股,本周一發生「119」股災後,其態度來了180度轉彎,在當日的報告中聲稱:「上周我們還是大盤堅定的擁護者,但是黑天鵝事件後,我們堅決不要臉了,做賣方的就不能要臉」。報告預測,A股將出現中級調整,幅度在15%上下,3,000點可作為重要參考點。不料話音剛落,A股就連升兩個交易日,昨日更創下5年來單日最大漲幅。「不要臉」言論遂成為廣為傳播的笑柄。
兩融業務加劇股市波動
截至目前,A股究竟是否仍是「牛市」,抑或已「由牛轉熊」,各家券商和分析員各有不同的見解,但無論是唱好派還是唱淡派,對於A股波動性的看法卻基本一致。據彭博報道,無論是一直斷言A股會下跌的美銀美林策略師崔巍,以及給予A股「增配」評級的摩根大通Adrian Mowat,儘管對未來走勢的預測截然不同,但兩人都表示,A股融資餘額已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將會加劇規模高達4.9萬億美元股市的價格波動。
事實上,滬指的波動率自7月份以來上升超過3倍,本周更升至2009年以來最高點。分析普遍認為,在A股過去12個月59%的漲幅中,借來的資金湧入股市可謂功不可沒。但「成也融資,敗也融資」,槓桿資金也可以讓股市加速下滑。在本周一股災當日,槓桿投資者減持股票的速度也達到19個月來最快水平。申銀萬國上海策略師謝偉玉指出,融資融券會加劇市場震盪,提高波動性;預料市場回調一旦開始,回調幅度將會大於過去幾年。
無視風險 濫用融資堪憂
以此看來,A股之所以「最任性」,很大程度是因投資者濫用融資造成的。花旗駐香港資深中國經濟學家丁爽表示,監管機構擔憂風險,尤其是小散戶們利用融資購買股票的風險。他警告,由於內地整體上的貨幣寬鬆程度日益降低, 可能已失去大規模投機的環境。摩根大通駐香港的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也表示,限制融資交易為政府祭出更多貨幣寬鬆措施鋪平了道路,目的是為了遏制未來放鬆政策釋放的資金也流入股市。
若然如此,A股又會否再次回歸平淡?正是有錢也煩、無錢也煩。 ■記者 涂若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