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入英國倫敦大學開始,我就有一股壓力,常常在考試前問自己:「進得去這麼好的大學,最後能出得來嗎?」
「天才」抱佛腳 「好學生」認真
3年後,我順利畢業,拿到不俗的成績,卻不是每天「死讀書」而讀來的。你若留意讀大學的學生,總可以歸納出幾種讀書模式,第一種是屬於「好學生型」:從大學的第一天開始就認認真真學習,絕不輕易掉課,作業在「死期」之前早已完成;考試測驗拿了80分,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不及格」。第二種是「天才型」學生:不怎麼用功,卻能輕鬆拿個90幾分,功課作業最晚一個才做,又總能及時完成。第三種是「與世隔絕型」:除了上學第一天你見到他之外,之後再也沒怎麼見過他了,通常這些人很少有順利畢業的,除非他很聰明。第四種是「團隊型」的學生:每次做功課和考試都有朋友幫忙,一起溫習和一起討論功課。
我屬於第四種學生,通常在一個學科裡都有幾個「同類人」混在一起,搜集資料和應付作業。在考試前兩個月就開始組織溫習班,每個星期有不同的科目,大家把不懂的問題總結在一起,之後再去找「好學生型」,因為「天才型」的學生可能還沒開始溫習。到了考試前一個星期,大家就分別在圖書館裡「留宿」,住得遠的學生,可能把牙膏牙刷也帶來了。這時候你有可能會看見少有的「天才型」同學,通常這時候和他們對試題答案就最準確了。
英國大學分3個學期,首兩個會在復活節前完結,第三個學期沒有任何課程,完全是讓你溫習兩個月,6月開始考試。每次考試前,我們都會從9時溫習到凌晨2時左右,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宿舍睡覺,翌日依然如是。
留級者多屬「與世隔絕型」
我在這幾年中,如果沒有朋友的幫忙,很難拿到好成績。除了一起討論功課,留學生很需要朋友的支持。我發現我科系內的幾個留級和沒有順利畢業的學生都是「與世隔絕」的學生。你可以不是一個天才,也可以不做乖學生,但在自己的科系裡一定不可以沒有一起溫習功課的朋友。(二之二)■葉清心
作者簡介:一個生於上海,長於香港的女孩,從小喜歡寫作、旅遊。一年半前於英國倫敦大學畢業,剛完成新聞文學碩士學位,現居於香港。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