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保育團體擔心,市民追求拍攝效果,部分行為會破壞海洋生態。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大埔三門仔一帶海域近日出現俗稱「藍眼淚」的夜光藻,海面上發出點點藍光,吸引不少市民慕名前往,一睹特別的景象,惟有部分市民為求拍攝效果,投石頭入海刺激夜光藻發光,有保育團體表示,行為會破壞海洋生態;有學者則指,夜光藻的出現顯示該地區水質受較大污染,例如氧氣不夠。
由於向海面灑水,藍光更明顯,所以有部分市民為求拍攝效果,投石頭入海刺激夜光藻發光。保育團體「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發言人黃志俊擔心,擲石頭入海中的舉動會破壞海洋生態,又指,在羊群心態下,市民經常一窩蜂到不同地點,捕捉自然景象或生物,例如紅葉或雀鳥,不少人為拍攝而「造假」,但拍出來的只是「偽」自然生態,並非天然。
每日百人入村製噪音
有村代表指,每日有過百人到來,製造不少噪音,雖然暫時無意禁止外來人入村,但有需要會要求警方協助。黃志俊表示,市民湧到三門仔會影響附近的民居,並呼籲大家盡量減低對村民的滋擾。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指出,夜光藻並非新事物,要受到刺激才會發出較明顯的藍光,這種藻類一般呈圓形,與其他產生紅潮的藻類屬同一群組。他續稱,夜光藻一般多出現在夏季及秋季,而今次在1月出現,證明海水溫度頗高,擔心附近的水質變差,會影響海洋生態,因為這種現象說明該地區水質受到污染,例如氧氣不夠。
陳竟明分析,今次有較大量的夜光藻出現,是因為吐露港內海有較多養魚區,好多時會令水質變差,亦有可能與小型丁屋的排污問題有關。另外,亦有專家呼籲,市民不要觸摸有夜光藻的海水,因為這些海水很大機會存在污染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