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投石攝「藍眼淚」損海洋生態挨批


放大圖片

■有保育團體擔心,市民追求拍攝效果,部分行為會破壞海洋生態。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森) 大埔三門仔一帶海域近日出現俗稱「藍眼淚」的夜光藻,海面上發出點點藍光,吸引不少市民慕名前往,一睹特別的景象,惟有部分市民為求拍攝效果,投石頭入海刺激夜光藻發光,有保育團體表示,行為會破壞海洋生態;有學者則指,夜光藻的出現顯示該地區水質受較大污染,例如氧氣不夠。

由於向海面灑水,藍光更明顯,所以有部分市民為求拍攝效果,投石頭入海刺激夜光藻發光。保育團體「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發言人黃志俊擔心,擲石頭入海中的舉動會破壞海洋生態,又指,在羊群心態下,市民經常一窩蜂到不同地點,捕捉自然景象或生物,例如紅葉或雀鳥,不少人為拍攝而「造假」,但拍出來的只是「偽」自然生態,並非天然。

每日百人入村製噪音

有村代表指,每日有過百人到來,製造不少噪音,雖然暫時無意禁止外來人入村,但有需要會要求警方協助。黃志俊表示,市民湧到三門仔會影響附近的民居,並呼籲大家盡量減低對村民的滋擾。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指出,夜光藻並非新事物,要受到刺激才會發出較明顯的藍光,這種藻類一般呈圓形,與其他產生紅潮的藻類屬同一群組。他續稱,夜光藻一般多出現在夏季及秋季,而今次在1月出現,證明海水溫度頗高,擔心附近的水質變差,會影響海洋生態,因為這種現象說明該地區水質受到污染,例如氧氣不夠。

陳竟明分析,今次有較大量的夜光藻出現,是因為吐露港內海有較多養魚區,好多時會令水質變差,亦有可能與小型丁屋的排污問題有關。另外,亦有專家呼籲,市民不要觸摸有夜光藻的海水,因為這些海水很大機會存在污染物。

相關新聞
吳秋北:不緊跟人大決定 「第五步」勢止步 (圖)
「白票」易遭利用 隨時「香港真空」
回歸後「港獨」發芽 因教育制度出事
「佔」後難落台 反對派「反到底」
特稿:市民參與管治 民生改善可期
袁國強:「佔犯」無特赦 處理不從寬 (圖)
胡漢清:二十三條未立法 港如「空門」任踢 (圖)
田北辰:證外力介入 即立法時機 (圖)
施維爾訪港邀見特首林鄭傳被拒 (圖)
英國際法權威認《聯合聲明》失效 (圖)
港大RAE評級差 傷透校友心 (圖)
特寫:「鳩嗚團」再煽暴力 教襲「反鳩嗚」者
陳弘毅:政改被否決 損失非中央
另設中決組玩「佔」 學聯秘書處挨批 (圖)
政經人語:若中央領導講2017非「終極」有溫和反對派稱願「收貨」
向特首索償87元 無聊人未現身
渣馬初跑 人生終點 (圖)
賽前體檢小貼士
賽前宜做心臟評估
專家:...10公里賽最少練3個月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