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太歲」在人們的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圖為 大年初三「攝太歲」求平安是福。 資料圖片
甲:「新聞報道昨晚一個小賊潛進警察宿舍偷東西,當場被捉!」
乙: 「真是膽大包天,竟然在太歲頭上動土!」
「太歲頭上動土」,形容人膽大包天,招惹權勢,或者冒險做一些極有可能惹來大禍的事。
誤為「太帥」 大錯特錯
廣東話「帥」、「歲」同音,時而有人誤將「太歲」寫作「太帥」,以為「太帥」是將軍大帥等級的大官,招惹他們當然是不得了,其實是錯的。「太歲頭上動土」與招惹惡勢力無關。
「太歲」是中國古代天上一顆星的名稱,又稱「歲陰」星或「太陰」星。太歲星運行的方向由西向東,12年為一周天。古代方士測定太歲星行經的方位都是凶方,不吉利。
大興土木 必避太歲
漢代人特別相信陰陽五行和星相學,王充《論衡》裡清楚說明:「徒抵太歲凶。」太歲星是漢代人所最忌諱的,因此在建築房舍或大興土木的時候,必須避過太歲星行經的方位,否則不吉,嚴重者會招惹災禍。
「太歲頭上動土」原意指不顧禁忌,竟然敢在太歲星行經的方位上大興土木,後來才引用形容人的膽大妄為。
《水滸傳》第二回:「你也須有耳朵,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又在晚清長篇小說《負曝閒談》第一回:「周老三把帽子一扔,拿小辮子望頭上一盤說:『這還了得!不是太歲頭上動土麼?』」
書籍簡介:本書精選一百三十七個俗語,大多是常用而又富有趣味的廣東俗語。書中巧妙地通過現代生活的語境,引出俗語,然後追溯看似粗俗的口語在歷史上的根源,解釋俗語在漫長歷史中的演變,探討其古今用法。作者同時列舉大量俗語背後的故事,用貼近生活的例子說明俗語在不同的語境中的意義。■資料提供:商務印書館
隔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