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紀昌表示,過去13年,學校共收到超過2,300萬元捐款,全部用於學生身上。 劉國權 攝
帶「草根小學」苦戰13載 籌款2300萬全惠學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13年前放下薪高糧準的公務員「鐵飯碗」,「冒險」到收生不足的鮮魚行學校當校長,雖然屢獲挖角邀請,但仍不為所動,堅持帶領學校闖過兩次殺校危機。梁紀昌的故事是教育界的神話,他為這所「草根小學」籌得的款項超過2,300萬元,且全數用在學生身上,凡此種種,均是官津校界別的耀眼紀錄。今年9月,他會帶着彪炳的戰績退休,依依不捨地告別一班感情深厚的師生。
梁紀昌在鮮魚行學校的日子已進入倒數階段,日前他在學校下學期開學禮時,跟記者分享在該校服務多年的心路歷程。回想未入該校之前,「供完樓,仔女又出身,錢多有甚麼意思?不如去一間有需要的學校。」2002年,梁紀昌離開教育署(教育局前身)公務員崗位,當時有地區名校向他招手。
成績次要 首重做人態度
當時梁考慮到名校壓力大,辦學團體講求聲譽,會向學校施壓,要催谷學生成績,「英文教深一級,不行就踢走你;推精英班;每日至少10項功課」,試過有某名校的小二生因作文未達100分而被迫寫悔過書。他認為,這情況就像要打造國家運動員,「培育一個體操王子,可能淘汰1,000個人,傷900幾個人,只有一個能捱出頭來,但已糟蹋很多學生,我不想做到這一步。」他對個別名校「培育」學生的方式難以苟同,反而認為最重要教學生做人態度。
承諾校董會 3年扭轉困局
他笑言自己做過官,有時「牙擦」,「名校不用做都是名校,當年每區都有弱勢學校,鮮魚行排尾二,我想扭轉頹局。」拒絕名校聘任後,他跑到鮮魚行學校校董會,「我跟他們(校董)說,3年扭轉不了學校(困局)就辭職。」
救校響名堂 挖角俱謝絕
如願成為鮮魚行學校「掌舵人」,梁紀昌未及實踐抱負,結果學校翌年就因為收生不足而面臨殺校。他力挽狂瀾,帶領鮮魚行學校成為當年唯一一所申請特別視學而不用被殺的學校,他本人亦因救校成功在教育界聲名大噪。他透露,當時有直資學校以高一倍的薪金掘角聘請他做校長,「救了(學校)就走,別人會怎樣看?我不走。」
拒撇下教師 「再打仗」護校
2007年,學校又陷入殺校危機,有教育機構表態願意接收學校,但表明條件是只會留下梁紀昌一個人。梁說:「當年出生入死,現在名成利就便撇下他們(教師),好殘忍喎。」於是他選擇「再打仗」,向政府爭取免殺,再度護校成功。
梁紀昌在鮮魚行學校任職至今共13年,他的故事吸引了不少善心人的注意及支持,學校多年來共接獲捐款總金額超過2,300萬元。梁紀昌強調,捐款全部用於學生身上,至今已花掉約1,000萬元,包括提供免費補習、課外活動和膳食;推行小班教學;以學校名義借出100萬元予舊生到海外留學,各項措施至今有超過千名學生受惠。
鮮魚行學校日前舉行下學期開學禮,亦是梁紀昌退休前最後一個開學禮,他坦言感到不捨。他透露,暫未有機構或學校邀請他任職,而自己做校長已做夠了。校董會打算在他退休後,向他冠名「榮譽校長」,梁指有沒有榮譽其實都無所謂,「大時大節,我會回來」,但絕不會擔任校監和校董,也不會參與校政,會放權予下任校長,瀟灑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