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港大校長馬斐森曾撰文描繪港大的遠景,就是要與內地建立夥伴關係(partnerships),他並指港大會繼續扮演中國內地的橋頭堡角色。馬斐森將港大定位為內地的橋頭堡角色是正確的,符合港大利益,也符合香港及國家的利益。
但港大要與內地建立夥伴關係,就不能對一些歪風惡浪置之不理。例如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接二連三地煽動「港獨」,鼓吹「武裝革命」、「獨立建國」,在1月號更提出要「與中共決戰」,這些內容已經超出了學術討論、言論自由的範疇,而是赤裸裸地煽動「港獨」,損害國家的主權、安全和利益。對於這些言論,任何國家的中央政府都不會容忍、任何大學都不可能縱容,就是美國的大學都沒有宣傳「肢解美國」、「聖戰」的自由。港大學生要做「中國公民」,港大管理層就不能縱容「港獨」思潮在校園散播,身為校長的馬斐森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至於近日另一宗事件也值得關注,一名港大內地女生因為角逐學生會幹事一職,受到部分港大學生以及激進派人士的攻擊,在校園和網絡上受到不公指責,有人甚至「指責她是中共滲透到港大的棋子」。這些處處惡意針對內地生的言論和行為,不但毫無事實根據,更是公然在校內煽動「麥卡錫主義」。
「麥卡錫主義」是美國政治最黑暗的一頁,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煽起全國性的反共「十字軍運動」。他任職參議員期間,大肆渲染共產黨侵入政府和輿論界,促使成立「非美調查委員會」,導致總共2,000多萬美國人受到政治審查和迫害。麥卡錫主義盛行之時期,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當今美國主流觀點認為:麥卡錫主義不僅迫害和逼走優秀人士,同時更嚴重的是影響了美國的民主自由形象。現在一些人對於學生會參選人的「政治審查」,正正就是步當年麥卡錫主義的「忠誠調查」後塵。
內地的優秀學生是港大的寶貴資產,全世界的一流大學都在全力爭取這些學生。然而,一些港大學生竟然大搞「麥卡錫主義」,惡意攻擊內地學生,試問還如何做「世界公民」、「中國公民」?這次學生會競選風波並非小事,背後反映了大學內出現的一股「逆流」,一種「排內」的極端思潮。馬斐森身為一校之長,理應表達明確態度,讓外界知道,港大是一所「標領亞洲,懷抱中華,曠眼世界」的學府,絕對不容「麥卡錫主義」在校內橫行。否則,他就沒有資格擔當港大校長,因為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沒有據理力爭、激濁揚清的勇氣,他只是越洋來港「打份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