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未必知道身體突然出現痛症,可能是患上情緒病的警號。任職銷售業的阿康去年開始出現腰痛、膊頭痛,及容易疲倦的病徵,最初以為身體不適,後來經朋友提醒其性格變得暴躁,始尋求醫生協助,並確診患上抑鬱症。精神專科醫生趙少寧表示,腦部同時負責處理情緒及身體痛楚,故當情緒出現問題,很容易引發痛症。
阿康以往經常運動,喜歡打籃球和踢足球,但去年10月身體突然出現不適,多個關節感到痛楚,「向前走一步亦有困難」,其間體重也由170磅跌至130磅。由於討厭人多嘈吵的環境,他開始不想見人,直接影響工作表現及家人關係。目前他服用6個月至9個月藥物治療後,情緒始恢復平靜。
趙少寧表示,不少港人對情緒病有誤解,當出現頭痛、背痛、腹痛和手腳關節痛等徵狀,一般只以為身體不適,結果只服用安眠藥和止痛藥、或導致最初求診時找不到病原,而無法根治問題。他又引述世衛指引,情緒病到2030年將成頭號殺手,建議市民多找朋友傾訴、經常運動和保持均衡作息,來改善情緒;如有需要,應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翁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