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百姓故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閩詠春繼承人 外爭榮光內揚傳統


放大圖片

■鄭忠使用福建傳統詠春拳八斬刀的雙刀。本報福建傳真

闖他鄉任王室侍衛 返祖地促正本清源

曲徑通幽,穿過蜿蜒的小巷之後,記者在詠春拳長樂祖地傳習所,見到了詠春拳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鄭忠:鴨舌帽、墨鏡、一頭齊腰長髮,頗有些世外高人的味道。源於對傳統中華文化的熱愛,回到祖籍地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後,鄭忠亦一直致力於傳統詠春拳的文化傳習。 ■記者 蘇榕蓉、傅龍金 福州報道

在詠春拳長樂祖地傳習所內有一副藏頭對聯:「詠到梅花椿法妙,春來桃李宛留香。」這是鄭忠的一位友人寫的,他非常喜歡。「研習福建傳統詠春拳除了強身健體、自我保護外,更能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與精神境界,可以『養生』、『養心』、『養浩然正氣』。」鄭忠認為,長期研習詠春拳在強壯自我的同時,精神層面上亦能享受到明顯的提升與收穫。

鄭忠早年拜與葉問師出同門的李勝,以及福建傳統詠春拳「橋」字輩宗師鄭威為師,深得二位大師的衣缽真傳。當鄭忠遇到鄭威時,後者已96歲高齡,而其生前十分看好鄭忠的人品與武藝。鄭威不僅以其畢生絕學傾囊相授,更將福建傳統詠春拳的「鎮門之寶」-祖傳八斬刀親自交付鄭忠。至此,鄭忠成為福建傳統詠春拳的第七代「標」字輩嫡傳繼承人。而向世界展現「龍文化」,則成為鄭忠武學磨礪歷程中最光亮的一面。

結緣王子 促成訪港交流

1966年,鄭忠前往英國倫敦,幾年間憑一身真功夫打出一片天下,一度成為歐洲詠春拳國際總會的總教練。在英國留學且酷愛武術的沙特阿拉伯王子多根,亦慕名拜師投其門下,並邀請鄭忠擔任王宮侍衛長兼任貼身保鏢23年之久。

當時,鄭忠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促成多根王子訪問香港。1977年,多根王子在鄭忠的牽線下,到港參訪各武術團體。1982年,多根王子又帶着鄭忠到港進行了10天的私人訪問,前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還專門設宴款待。由於鄭忠在沙特王宮的特殊身份,他又成為1990年中沙建交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在數十年的武林生涯中,鄭忠亦創下了多個「華人之最」:他是最早在外國公開設館收徒教授詠春拳的華人;最早公開有幾百年歷史的詠春拳高級樁法,並出版英文版《108木人樁實用法》;最早將詠春拳傳入王室;首位出任外國王宮侍衛長兼王子保鏢的華人......鄭忠的傳奇人生,還曾被拍成電影《帶槍過境》在香港及海外上映。 直至今日,鄭忠還同多根王子保持着聯繫,兩人結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晚年歸鄉 把詠春帶回家

當叱咤風雲多年的鄭忠,於晚年近似隱居地回到福建長樂後,卻發現當地人大多不知道詠春拳發源於此,而誤以為是在廣東,甚至牽強附會地認為詠春拳與福建省永春縣有什麼聯繫。痛心疾首之餘,鄭忠開始對詠春拳展開「正本清源」的工作。

鄭忠表示,詠春拳之「詠春」二字和「永春」沒有任何關聯。但「詠」字的簡體字易引來誤會,給他的教學帶去了極大的不便。他指出,「詠春」二字的筆畫裡,包含着這個拳的法度,「三肘五拳七手八腳」口訣的要義就在其中,配以「永」字八法解構,在詠春拳裡都有與之對應的招式。「想起這兩個字,容易記起招式,所有筆畫連起來練,就成了一套拳法。」

2009年6月,在鄭忠的積極影響下,福建傳統詠春拳入選「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他感慨:「我終於實現了恩師的遺願,將福建傳統詠春帶回了福建,帶回了家鄉。」

2010年5月,鄭忠首次在家鄉長樂市首占鎮鄭氏禮堂收徒。「喜歡詠春拳,願意傳承這一傳統文化,我就願意敞開門收徒。」而三位新徒弟均鄭重其事地向師父承諾:「定將福建傳統詠春拳發揚光大。」

實際上,鄭忠最近正在長樂籌建一座詠春拳紀念館,由徒弟鄭榕誠負責接洽。「紀念館除了展示詠春拳的歷史發源,還會陳列木人樁、沙包供參觀者體驗,並播放詠春拳的相關紀錄片等。」鄭忠表示,將來這個紀念館會盡量多地舉辦開放性的體驗活動。他還籌劃拍攝詠春拳的紀錄教材片,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福建的傳統詠春拳。

相關新聞
閩詠春繼承人 外爭榮光內揚傳統 (2015-02-26) (圖)
偏愛龍文化 籌建展示館 (2015-02-26) (圖)
老兵情繫非遺 欲復興「變臉」泥猴 (2015-02-25) (圖)
80後青年加入 瀕危技藝後繼有人 (2015-02-25) (圖)
紅瑤青絲剪不斷 齊身長髮梳出財 (2015-02-23) (圖)
梳出財路 旅遊帶旺商機 (2015-02-23) (圖)
入鄉隨俗 外來媳也蓄髮 (2015-02-23) (圖)
觀念開放 瑤女打工創業 (2015-02-23) (圖)
豫翁鑽研五十載 復活先秦鳥蟲篆 (2015-02-14) (圖)
鳥蟲篆形成與文化息息相關 (2015-02-14) (圖)
王祥雲簡歷 (2015-02-14) (圖)
泥泥狗三千年技藝豫村落代代相傳 (2015-02-07) (圖)
冀打造產業 掃藝人清苦生活 (2015-02-07) (圖)
做小東西需下大力氣 (2015-02-07) (圖)
吉林八旬翁嚴寒中獨舞如詩 (2015-01-31) (圖)
捕捉精彩瞬間 傳遞生命價值 (2015-01-31) (圖)
另類學校育「古惑生」成才 (2015-01-27) (圖)
「逃學威龍」嚇退女教師 (2015-01-27) (圖)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2015-01-27) (圖)
話你知:工讀學校 (2015-01-2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百姓故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