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政府擬於維港以外5個地點填海及發展岩洞,包括屯門龍鼓灘、大嶼山欣澳、小蠔灣、馬料水及青衣西南部。土木工程拓展署日前完成有關選址的策略性環評報告,並提交環境諮詢委員會。報告指出,5個選址中,龍鼓灘、欣澳和小蠔灣較適合填海,又建議縮減小蠔灣填海規模,以減低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環諮會昨日召開會議討論報告,不少委員都關注到填海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認為如當局未能落實縮小小蠔灣填海規模,就應擱置計劃。
港府原擬於小蠔灣填海100公頃至150公頃以闢建物流園,但策略性環評報告指出小蠔灣填海範圍與有中華白海豚出沒的深水區域重疊,故建議縮減該地點填海規模,避免覆蓋深水區域,減低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及避免對擬興建的磨刀洲海岸公園造成環境影響。報告亦顯示,若於龍鼓灘一帶填海,有可能引起交通流量增加;欣澳填海亦有可能在處理污水期間引發臭味問題。不過,報告認為問題並非不能解決,建議在工程期間,可以透過擴闊道路等措施,解決問題。
委員質疑拓人工島土地需求
環諮會委員譚鳳儀昨日在會上批評,雖然政府指填海可以增加土地,達成建屋目標,但龍鼓灘、欣澳和小蠔灣的填海項目均為發展旅遊及物流項目,質疑當局是想以「起公屋」為由來欺騙市民支持填海。她又說,政府已有意填海,發展中部水域人工島,質疑當局是否需要如此大面積的土地,要求政府給予數據顯示土地需求。
環諮會主席林群聲則在會後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次提交的只是策略性環評報告,未來決定要填海前,當局仍要就每個項目提交獨立的環評報告。
他又總結各委員的發言,認為如當局未能落實縮小小蠔灣填海規模,就應擱置計劃。他又指,亦有不少委員都要求當局將環評報告的基線調查時間延長,因為是次報告只調查了6個月,難以觀察到環境影響的趨勢。他指,土木工程拓展署已承諾會繼續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