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曉明。資料圖片
政商界解讀張曉明講話 冀迎「十三五」開局年機遇
香港多年來在背靠祖國的優勢下早茈機,持續發展。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在北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上,剖析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關係,並提出「三個看清」或「三個最」(見表),強調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就是有內地作為靠山,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和討論。本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透過專訪正在出席全國兩會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兩地專家學者,圍繞張曉明有關論述,透過他們的自身經驗和深度分析,展示國家一直是香港發展的堅實後盾,更實在認識兩地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重要性。■記者 陳嘉洛、陳庭佳、李自明 兩會報道
多位具備政商經驗及專業背景的人大政協代表亦強調,內地經濟正高速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運營中心,最大優勢就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在明年迎來「十三五」開局之年的關鍵時刻,香港有甚值得把握的重大機遇。
張曉明日前講話中強調,「當全世界都看好中國,都期待搭乘中國這趟快車,都在熱情地加強與中國在有關領域的交流合作的時候,香港沒有理由變成旁觀者或落伍者。」多名香港政商界人士接受本報訪問時,強調張主任的觀點值得港人深思。
盧文端:兩地經濟合作密不可分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揮好自身優勢之餘,更須充分利用好「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好多外國都想乘搭中國發展的順風車,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為何不好好把握機遇?」
盧文端指出,香港的優勢在於金融和服務業,認為香港應利用好「十三五」規劃,融合內地的高速經濟發展。他以自己營商經驗為例,指自己是改革開放的得益者,「在70年代尾、80年代初,一間工廠要請三千名工人好困難,於是在1981年,我把部分工廠搬上內地,令生產規模更快更大地發展。」
他續說,後來隨荌禤a的房地產、零售業高速發展,而加大在內地的投資,並發現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是密不可分,「無論是個人還是整個香港,都要融合國家的經濟發展,尤其是港珠澳大橋即將落成,香港更須加強與內地合作,經濟始能長足發展。」
簡松年:中央優惠「多到數唔晒」
全國政協香港委員簡松年認為,張曉明的分析對部分香港人來說是當頭棒喝。他說,自香港回歸以來,中央給予的優惠措施「多到數唔晒」,厚愛有加,包括個人遊、「滬港通」等,但部分港人「人心未回歸」。他認為需要通過更加頻密的經濟交往,加強港人對內地的認識,消除誤解。
他指出,香港經濟已開始飽和,「唔靠內地的龐大市場,香港經濟根本無運行」,認為香港的最大發展優勢,就是有內地作為靠山,例如隨茪漲a國企改革、財稅體制、市場體系等改革措施落實,香港投資者可以更多地分享改革紅利。此外,「一國兩制」亦是香港最大優勢之一,香港在金融、貿易等領域的發展是高度國際化,可帶領內地企業走出去,香港將會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長期發揮最特殊的補益作用。
簡松年批評反對派經常挑起政治鬥爭,將「與內地合作」上綱上線,妖魔化為「實行『一國一制』」,包括近期利用水貨客行為搞「港獨」。他又質疑部分香港人欠缺憂患意識, 擔心在這種不思進取的心態下,即使國家發展快速,香港亦因為政治爭拗而長期持續內耗空轉,因此張主任提出「三個看清」,值得香港社會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