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肖超華在公共廣場上呼籲群眾幫忙尋子。本報北京傳真
2012年,身心疲憊的肖超華和其他尋子家長們,將車子開進北京通州,停留在了一個名叫宋莊的地方,他的尋子之路從此發生了變化,有了保障,有了依托。當時中國社科院的于建嶸教授,正在網上發起「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遇到這群萬里尋兒的家長,于教授幫助他們建立了公益組織「尋子之家」。
400餘平米的院落,數間屋子,尋常農家院落,承載着非同尋常的願望。一條寫有「基金會尋子之家」的條幅,橫掛在院落當中,推開房門,進入室內,屋子的牆壁上,貼滿了尋子家長親手所貼的失蹤孩子照片。屋子中的一台電腦,記錄着從全國各地前來尋子家長的登記信息。
成立尋子之家後,肖超華由一名尋親家長,變成了這個公益組織的志願者,在尋找自己孩子的同時,也幫助其他丟失孩子的家長,尋找失蹤的孩子,他的尋親之路,變得有組織,有保障。
每到一地,肖超華和其他志願者們會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擺上貼滿丟失兒童信息的展板,手拿麥克,向當地群眾宣傳打拐知識,並分發統一印製的《「尋子之家」失蹤兒童信息》手冊、《防止兒童被拐賣22招》等宣傳材料。
「我們的孩子,買家可以毫無顧忌地收買。他們這種行為造成了受害兒童的親人極度痛苦,甚至一生都無法解脫!」肖超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