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如果有一天你乘車時拾到一部手機,你會怎樣做?經過解款車跌錢事件後,相信香港人都明白拾遺不報的後果。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位只有十二歲的男孩在英國伯明翰車站拾到一個十六歲女孩的手機,他立即用手機致電女孩的媽媽,並把手機交給車站職員。失物主人母親本想寄二十英鎊獎勵這位熱心男孩,當她拿到手機時發現男孩留下的一張便條,上面寫荂u不要擔心金錢,只是想做一點好事」。明言自小父親已教導他「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他只希望將來自己如不慎遺失手機,別人也能同樣拾金不昧。
這位只有十二歲的男孩有荌盲h次道德規範,有時候道德規範跟年齡其實沒有掛u,正如上文中的男孩年紀輕輕已明白種善因得善果的道理。他的父母對社會做好事,就是把善良的種籽埋在孩子心裡。大家不要小看自己對下一代的影響,從學術層面來看,人是群體生活的動物,家庭是每一個個體接觸到的第一個微型的群體。因此,家庭在每個人的成長之中扮演茯蛪磾垠n的角色,現時已經有大量數據及理論證明,父母對子女的人格發展起蚚鶬銣@用;從實際層面來看,觀乎很多成功名人訪問,他們也提及兒時父母對他們的正面影響。
近日社會上出現一群無理年輕人對內地遊客作出激烈行為,年輕人道德缺失在哪? 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香港是一個國際旅遊城市,對於訪港旅客,理應一盡地主之誼,熱情款待,何況我們與內地遊客本是同根生,大家都是中國人,大家都是兄弟,兄弟之間有什麼仇恨呢?作為父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好好反思一下,如何以身作則,為下一代樹立正確榜樣,關心別人,好讓香港盡快重回昔日和諧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