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逾百歲的周月蘭(左一)與大兒子一家住在一起,玄孫兩歲多。記者 唐琳 攝
自廣西巴馬成為著名的「長壽之鄉」後,廣西越來越多地區紛紛申報,「長壽」逐漸成為廣西的另一名片。據統計,2012年廣西百歲老人近四千名,且數量逐年增加。近日記者就在廣西恭城縣觀音鄉,尋訪到百歲老人周月蘭,其繁衍的子孫後代共53人。雖已年過期頤,周月蘭不僅身體健康精神奕奕,而且其定下的家訓一直維繫着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五代同堂,為人稱道。■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琳、蔣邵安 廣西恭城報道
周月蘭20歲就嫁到觀音鄉,從此在這裡開枝散葉。如今,她已經103歲,其大兒子也已年過八旬,最小的玄孫不到兩歲。每逢過年過節,五世同堂其樂融融的聚會羨煞旁人。因為健康長壽,子孫繁多,周月蘭在村裡遠近聞名,而老人的長壽秘訣也引起眾多研究機構前來研究。
引綫穿針 不過五秒
記者初見周月蘭時,她正坐在院子裡織魚網,對着陽光將麻線穿過針頭,不用超過五秒,「她穿針引線較年輕人快。」周月蘭的大媳婦周代英說,老人身體很好,沒生過什麼大病,現在年紀這麼大了,每天都會洗碗、剝花生,幹一些簡單的農活。
在採訪過程中,村裡其他老人過來對歌,老人立即哼唱起來。周代英說,老人很喜歡唱歌,因上了年紀,大家都聽不清楚她唱什麼,但她的聲音仍洪亮有力。
周月蘭沒有上過學,和許多世居在此的瑤族婦女一樣,伴着田地成長變老。周月蘭的丈夫在1976年過世,剩下當時65歲的她操持幾十人的家庭,雖說也鬧過矛盾,但是整體仍然和睦。
生活貧困仍供子女讀書
在大兒子周世坤看來,母親雖然沒有學過什麼文化,但她非常重視教育,生活再貧困都要供子女讀書,沒有錢她就去幫別人幹活,「我媽給我們家族的人定下了家訓,教育我們好好讀書,不准幹偷搶勾當,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周世坤說,「現在母親年事已高,家裡的事大多是我做主,我會把母親定下的規矩一直傳下去。」
雖然家族的人都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但若有重大事情,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商量。尤其是重大節日,全家族都要聚在一起,53人一個不落,要擺4桌才坐得下,很是熱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