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談學論文:從柳宗元《斷刑論》看多角度論證


柳宗元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實在無庸置疑。觀其散文,不但體裁多樣,而且每篇各具特色。特別是他的論說文,論證精闢,結構嚴密,為歷代文人所推崇。就如《斷刑論(下篇)》(下文稱《斷》)一文,章士釗《柳文指要》稱此為「子厚一生經綸得力處」,豈可不察?

何謂「斷刑」?「斷刑」指決斷刑罰之意。自西漢起,人們受儒家「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等觀念影響,認為天有意志,具主宰人事、判斷賞罰之能力,故人事應當順天而為。既然春夏生機處處,秋冬衰敗凋零,那古人便以「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左傳》)為斷刑法則,主張於春夏賞賜為善者,在秋冬懲罰違法者。柳宗元反對此說,主張為政者應按實際情況迅速斷刑,不應盲從天意。《斷》全文共七段,柳宗元先於首段言明撰文動機,然後從不同角度論證觀點,展示獨到看法:

1. 從斷刑效果看(第二段)──柳宗元直接點明順天斷刑之弊,指出這只會延遲賞罰時間,帶來「為善者必怠」、「為不善者必懈」的惡果。相反,只要賞罰及時,便可令天下萬民「從善遠罪」。

2. 從實踐聖人之道看(第三段)──柳宗元從斷刑「言天而不言人」的本質加以論證延伸。他推崇孔孟之道,認為此道既得,方可教化人民,順應天時,達至萬物調和狀態(「天時之可得順,大和之可得致」)。相反,若只空談天意而不講人事,便有違聖人之道,意義全失。

3. 從人道立場看(第四段)──柳宗元承接上文言論,舉例說明古代斷刑曲從天意,不合人道。若一犯人春夏犯罪,理應立斬,卻礙於行刑季節未到,只得於獄中苦苦等待,生不如死(「癢不得搔,痺不得搖......」),這情況較立刻處決更折磨人。

4. 從天的本質看(第五段)──柳宗元以雷電、霜雪等自然現象為論據,說明天是自然個體,與人事無關,明確否定了古代斷刑法的根本依據。

以小見大總結 文章更圓滿

透過以上四點,文章論點應可確立,但柳宗元卻於第六段放大議題,將斷刑之論延伸至治國之論──先說明為政者應按實際情況斷刑,於天時和人事上靈活變通,藉此引伸為統治者治國應於常規(「經」)和權變(「權」)兩者取得平衡,達至中庸之道。這樣,既能緊扣辯題,又能以小見大,增加文章深度。不過,既然古代斷刑有不少問題,難道古人沒發現嗎?柳宗元於尾段下一妙論:「古之所以言天者,蓋以愚蚩蚩者耳,非為聰明睿智者設也。」原來,順天只是古代君王用來管治百姓的手法而已!簡單一句,既可總結全文,使整個辯論更圓滿,又可發人深思。 ■港大附屬學院講師 曾惠仙博士

隔星期三見報

相關新聞
港大創熒光「神針」 睇清體內「抗菌戰」 (圖)
港專赴9中學推介生涯規劃 (圖)
繩拖幼童觀藝展 網傳照片惹爭議 (圖)
中大半年派1200安全套
台灣升學錦囊:港生赴台升大 了解校系特色
《特殊傳說》肯定自我 (圖)
中華書局 (圖)
徵稿啟事
名師應試錦囊:審清題 心思細 閱讀卷沒難度 (圖)
古文識趣:處世應求「有用」還是「無用」?
學通成語:口蜜腹劍 (圖)
談學論文:從柳宗元《斷刑論》看多角度論證
言必有「中」:口語溝通多用雙音節詞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