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文化人遊北京王府井,有這樣一句話:「去外文書店買書,看聖若瑟教堂,首都劇場看戲。」首都劇場坐落在王府井大街最北邊,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北京人民劇院的專用劇場。小時候,常被家人帶去看話劇,很愛看,但看不太懂。自從走上戲劇這條不歸路,我和首都劇場結下不解之緣。
首都劇場建於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五年交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使用。在建築風格上,借鑒了歐洲與俄羅斯的建築風格,莊重、典雅。一直以為是蘇聯人的建築,後來才知道總設計師是中國人,名林樂義。首都劇場建成即獲得中國建築學會創作獎,被編入英國世界建築通史。
年中,美國設計師哈維韋斯特夫婦特別從廣州飛來北京看我的戲,他們很少在北京看戲,婉轉地問我,是什麼樣的劇場,是否適合看戲?我告訴他們,首都劇場應該和歐美的一流劇場沒有什麼分別,看表情他們不太相信。他們曾經去過一些劇場,設備雖然一流,但演出中玩手機、照相、聊天、小孩到處跑,不是看戲,倒似是嘉年華,把他們嚇怕了。
當晚,哈維還是西裝領帶、一身紳士地來了。一進劇場,就被一種嚴肅的文化氣氛包圍,前廳中央為方形大廳,大理石地面,兩側有咖啡室和主樓梯,天花採用集中式大花裝飾。大廳正中是劇院創始人曹禺、老舍和焦菊隱的銅像。大廳二層為環形跑馬廊,三層設有帶音樂台的宴會廳,屋頂平台可與台後相通。觀眾席寬二十四米,長二十六米,高十二點五米,共九百二十七個座位。一樓左側是戲劇書店,四樓設有北京人藝博物館。演出前,我帶哈維和兩位德國朋友參觀博物館,哈維做過美國四間博物館館長,是博物館專家,他看得非常認真仔細,因為當晚要看戲,時間不多,第二天兩夫婦又專程來看人藝博物館,並在戲劇書店購書。
舞台是我此生重要的一部分,書房、排練場、劇場,巡迴往復,首都劇場是我的最愛。我的第一部戲在這裡演出,我的成名作在這裡上演五百場。舞台深十九點五米,寬二十六點五米,高十八點五米,台口寬十三米,有電動活動台口,兩側有副台。基本台中央有中國自行設計施工的轉台。那時候,舞台上佈景一轉,觀眾都驚呆了。化妝室佈置在舞台後部,還有寬敞的排練廳,貴賓休息室在舞台一側,有獨立出入口,與觀眾活動互不干擾。
觀眾走進首都劇場就被一種文化氣氛攝住,說話聲音小了;孩子不亂跑了;女人們不大聲呼喊了,輕輕走向座位,靜下心等待開幕。這神奇因何而來?下篇再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