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慈山寺將於4月15日全面開放,公眾人士現可於慈山寺網上預約系統預約參學。 莫雪芝 攝
延續古代佛寺風格 遊覽參學每天限額400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由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捐款15億元興建的慈山寺將於4月15日全面開放,公眾人士現可於慈山寺網上系統預約參學。慈山寺建築設計及造像顧問、中大建築學院教授何培斌表示,慈山寺的建築特色是力求延續中國佛寺傳統之莊嚴,並糅以現代建築科技,故寺內多處都有借鑒盛唐、北宋、遼、金各朝的中國寺院建築風格,如大雄寶殿就是參考山西佛光寺正殿東大殿,取其唐代建築之比例而建。
何培斌表示,慈山寺的建築佈局,有明顯的縱中軸線,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山門亦稱「三門」,是源自佛經中「三解脫門」的說法,山門懸有兩幅由國學大師饒宗頤所提的「入解脫門」及「不二法門」匾額;門的兩旁則各有一金剛力士,寓意震懾令人生起罣礙的邪魔,讓踏入山門的人安心修持。
地藏殿對聯傳李超人最愛
山門後有一個庭園叫「歡喜地」,位於彌勒殿前。彌勒殿兩旁有鐘樓和鼓樓,迎接佛門高僧及舉行法會時擊鐘鳴鼓,鼓聲籲人勤修戒定慧。鐘樓下是地藏殿,供奉楠木製之地藏菩薩聖像,菩薩手持明珠及四股十二環的錫杖,殿內兩側掛上李嘉誠最喜歡的禪門對聯「即有之空一法不立,即空之有萬法全彰」。
進入彌勒殿後,便見殿內供奉的彌勒菩薩,大殿左右兩側供奉四大天王,包括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自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彌勒菩薩的背面則供奉韋馱菩薩。
穿過彌勒殿可直達大雄寶殿。一進寶殿馬上見到三尊宏偉的金身如來:從右至左為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又稱三方佛),寓意藥師佛解除世人苦難,由釋迦牟尼傳佛經典法修學,阿彌陀佛最後會將世人送往生西方。釋迦牟尼佛的左側弟子為迦葉尊者,右側弟子為阿難尊者。殿內兩側山牆則有十八羅漢坐像。
值得留意的是,大雄寶殿的後方有三幅由電腦打印的高清敦煌榆林窟第廿五窟圖。
大雄寶殿的西側是藏經閣,而東側是慈山寺的另一軸線。此軸線上依次為普門殿、觀音聖像。普門殿前建有「洛迦池」,殿內則供奉盤膝造型之六臂如意輪觀世音菩薩,手持如意寶、法輪及蓮花,寓意成就眾生之願望及福德,救渡六道眾生。 普門殿內兩側刻有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以及觀世音菩薩的十願六向。
左見聖樹 右有地標
穿過普門往左可見一菩提聖樹,據悉此樹為當年佛祖覺悟成佛的聖樹之接枝。而往右便能完整地見到慈山寺的地標:觀音聖像。觀音像高76米,坐北向南,背靠八仙嶺,面向船灣淡水湖,其造型慈祥莊嚴,立於三層蓮花座上,頭頂現阿彌陀佛像,法身懸掛瓔珞,左手持淨水瓶,右手持摩尼珠。
慈山寺將於4月15日全面開放,寺內每日都會有供水、抄經、行禪、導賞等,慈山寺亦會不定期舉辦社區佛法講座。為平衡參學質量、訪客安全、交通配套等,慈山寺將實行預約機制。公眾人士現可於慈山寺網站預約最早於4月15日到慈山寺參學。個人預約以「先到先得」為原則,每天限額為400人。預約者每次最多可預約6人到寺參學,包括預約者本人;本地非牟利團體可透過團體預約方法到寺參學,每天接待3團,每團人數以20人至60人為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