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資料圖片
中央對港入亞投行反應正面 盼把握「一帶一路」新機遇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在網誌撰文表示,社會上近年出現一些標榜「本土」的聲音,如果「本土」是要保留香港特色,他並不反對,但這些「本土」聲音似乎夾雜了越來越多「排外」和「閉關自守」的噪音,情況令人擔心。他強調,大家必須明白香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特色,正是東西薈萃,讓東西文化和價值在香港融匯結合。他又指, 「一帶一路」將為香港帶來大量新機遇,希望港人放眼世界,把握機遇。■記者 文森
曾俊華又在網誌中介紹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他指,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一樣,也是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推動「一帶一路」策略而倡議成立的機構。絲路基金以類似私募基金形式運作,由人民銀行牽頭,追求長期投資回報;亞投行則是政府間的金融開發機構,按照多邊開發銀行形式和原則營運,重點協助亞洲國家改善基礎建設,從而加速亞洲的經濟發展。按目前的計劃,亞投行可望在今年6月正式成立,年底前開始運作。
曾俊華說,當局於去年12月已向中央政府,提出香港加入亞投行的意願,中央政府反應正面。香港參與亞投行的工作,可以讓我們掌握亞洲各國的發展方向和需要,協助香港企業和專業人士參與各國重點建設,帶動貿易增長。目前,中央政府正與其他意向創始成員商討成立亞投行的各項細節,各國代表於3月29日至31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舉行會議,擬定亞投行章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劉怡翔亦代表特區政府加入中國代表團出席有關會議。
緊聯內地世界 保700萬人生計
曾俊華指出, 「一帶一路」將為香港帶來大量新機遇,希望大家放眼世界,做好準備,把握機遇,因為畢竟香港只有700萬人口,面積1,000平方公里左右,在經濟上不可能完全自給自足,必須透過與內地和世界各地進行商品和服務貿易,才能保障700萬人的就業和生計。惟近年社會卻出現了一些標榜「本土」的聲音,他質疑這些聲音夾雜了越來越多「排外」和「閉關自守」的噪音,令人擔心。
至於香港可以在「一帶一路」扮演甚麼角色,他認為香港至少可以擔當投資者、中介者和支援者的角色。他又希望大家一起集思廣益,把這些初步的概念具體化,成為可實踐 的商業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