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肺癌屬頭號癌症殺手,部分患者帶ALK基因變異,卻不知可以ALK基因檢測找出相應的標靶藥物。為病友提供資訊的「癌症資訊網」發起人吳偉麟批評,由於不少ALK標靶藥物未獲醫管局納入自費藥物名冊,使公立醫院醫生不會向病患主動講解ALK療程,等同影響病人知情權,期望當局盡快將有關藥物加入自費名冊內。醫管局回覆本報查詢,指專家會定期檢討藥物名冊中的藥物名單,按情況作出修訂。
癌症資訊網本月訪問102名確診擴散性肺癌患者或其家人,發現過半數受訪者不知道除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藥物以外,尚有其他肺癌藥物可供選擇;98%同意醫生應告知病人所有藥物治療方案,不論該藥是自費抑或資助藥物,以把握治療時機。另外,剔除有EGRF基因的患者,餘下的75名受訪者表示,當中有72%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ALK基因測試和相關治療藥物。
兩年14種新標靶藥未「入冊」
吳偉麟表示,過去兩年有14種癌症新標靶藥物獲衛生署批准在港使用,包括肺癌、乳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等,但未獲醫管局納入自費藥物名冊。他說,即使病人提出欲接受治療,等候審批也需時約一個月,阻礙治療黄金時間,他又指自費藥不涉公帑,期望當局交由患者自行決定是否使用新藥。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40%肺癌患者確診時屬擴散性肺癌,治療十分困難,第四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僅1%,接受針對性治療對晚期患者至為重要。他又指使用ALK針對性標靶藥物如克唑替尼,存活期中位數為7.7個月,較傳統化療增1.6倍,而最新數據顯示,最高可達至50個月存活期。
醫局:會檢討藥物名冊
醫管局回應指,藥物建議委員負責審核新藥物,過程中會考慮科研實證、成本效益、機會成本、科技發展和病人團體意見等。局方會密切留意臨床和科研實證的最新發展,繼續以善用有限公共資源及為最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治療的原則,檢討藥物名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