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道口義興張祥記燒雞老舖的第八代傳人張存有。
河南滑縣,古稱滑洲,著名的農業大縣,小麥產量雖位居全國第一,卻因道口燒雞而名聞全國。這個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的「全國第一雞」,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常常作為國宴菜品,也帶動了滑縣上萬人就業,實現了近2億元人民幣的年產值,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鳳凰」。 ■香港文匯報記者 駱佳、靳中興,實習記者 張倩
河南省滑縣道口鎮位於黃河故道之上,曾經是重要的漕運碼頭,途經道口鎮買燒雞吃一度成為船夫們的習慣。有數百年歷史的「義興張」燒雞老舖,即矗立在道口鎮十字大街的街口。
時至今日,老舖已經不賣燒雞,而更多作為一種記憶的存留,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仍然不失氣勢。它的周圍還有幾座風格相近的老宅院,與新建的樓房摻雜交織,在歷史的凝重與現實的凌亂中勾畫出一種穿透時空的奇異風格。
今年71歲的張存有是道口義興張祥記燒雞老舖的第八代傳人。他的滑縣道口「八代中和義興張燒雞有限公司」,前身即為創始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道口義興張祥記燒雞老舖」。品嚐道口燒雞的同時,回想它悠久的歷史,彷彿幾百年前的味道正穿越時空隧道觸摸着現代人的味蕾。
因「聖讚」聲名大噪
據張存有介紹,道口燒雞始創於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起初的一百多年時間裡,他們祖上所做的燒雞由於技術條件差,工藝十分簡單,一直沒有形成什麼特色,燒雞生意很長時間內都很冷清。
乾隆五十二年,當時的傳人張炳在街上巧遇了他兒時的玩伴、清宮膳廚師劉義。酌飲之間,劉義得知張炳的燒雞生意很冷清,便對張炳俯耳說:「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並詳述了在御膳房中做雞的秘訣。八料為陳皮、肉桂、豆蔻、良薑、丁香、砂仁、草果、白芷;老湯據稱是煮了一遍又一遍的秘製鹵雞湯。張炳按照傳授的秘訣精心製作,燒雞果然異香濃郁,獨具風味。
從此,張炳的燒雞名聲大振,生意興隆,遂取「義友濟興」之意,將舖號定名為「義興張」。自此,道口燒雞便一代一代地傳下來,既傳家珍絕技,又傳百年老湯。
據《滑縣志》記載,乾隆南巡,途經道口,聞異香而醒神,問及左右。縣令乃以燒雞呈獻,帝食甚喜,讚曰:「型、色、味三絕,為天下佳饌」。自此,「義興張」燒雞成為貢品每年送於朝廷。加上南來北往的漕運工人將道口燒雞的美名和美味帶往全國各地,塑造了道口燒雞的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