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剛有信心憑茩輕銂滌篕睌敻衋u勢,有望日後能與美國及歐洲等地合作,進一步加強相關的研究。李穎宜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李穎宜) 香港每年有5,000人至10,000人經歷不同程度的骨折,治療方法主要是打石膏,嚴重者要住院跟進,需時兩個月至一年不等,嚴重影響傷者的正常生活。為縮短康復時間,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李剛與內地院校合作,研究出「組織工程骨」,它由人工合成骨頭及傷者本身的骨髓幹細胞結合而成,用後康復時間減半,排斥情況亦會減低。技術現處於臨床研究階段,有望日後正式把技術融入骨科手術內。有關研究最近於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自然科學獎中取得一等獎。
兩地院校合作 創骨科先河
上述研究項目的全名為「血管神經化組織工程骨構建及其成骨相關機制研究」,由內地及香港院校合作進行,其中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李剛是該項目唯一的香港研究員。研究團隊經驗豐富,一直有研發有關肢體延長術來治療下肢短縮畸形及侏儒等病例,為患有下肢短縮的病者進行股骨及脛骨延長,成功恢復正常肢體長度。是次獲獎項目更是開創骨科先河,利用人工骨配合幹細胞,以修復骨頭缺損的情況。
李剛指出,人工合成骨頭無毒無害,主要材料由羥基磷灰石(HA)及三磷酸鈣(TCP)組成。人工合成骨頭的用途在於可代替患者因骨折而缺少的骨頭,而另一不可欠缺的關鍵就是患者骨髓內的幹細胞。
抽幹細胞培植 與人工骨「合體」
是次研究的突破性,在於團隊與中大首個和香港唯一的臨床幹細胞實驗室之配合,李剛指:「我們先抽取傷者自身的幹細胞,再透過實驗室的技術來培植幹細胞,令細胞大量增生。其後再配合人工骨植入患者體內。」新技術相較傳統以自體或同種異體骨移植,可大大減少出現併發症或排斥反應的機會。不過,每個人的細胞培植期都不同,兒童和青年的時間較快,與老年人比較,偏差可達三倍至五倍,而標準的的培植期介乎四周至六周。
為驗證臨床的效果,李剛率先在靈長動物體內成功構建血管化組織工程骨,首次證實植入血管和感覺神經能促進骨質生長和神經接合,為組織工程骨制訂標準構建流程,大大提升了研究的效能。
對於未來的應用,李剛坦言技術未能應用於現時的骨科手術裡,但有信心憑茩輕銂滌篕睌敻曭瑰u勢,有望日後能與美國及歐洲等地合作,進一步加強相關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