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仍處增長中樞下行過程中,一季度經濟加速下滑,GDP增速為7%,為政府工作報告的底線目標;工業增加值大幅回落至5.6%,創六年多來新低;投資下滑,地產大降,製造業低迷。
因此,貨幣寬鬆政策將繼續,財政和基建投資將發力穩增長。調控和改革政策,可解決好經濟增長中的短期困難和中長期結構性矛盾。
貨幣財政政策政策調控中,貨幣政策總量工具和結構性工具將並舉,人民銀行首次公布截至2015年3月末的企業融資成本為6.83%,比上年末下降12個基點。可見企業融資成本確實下降,主要還是由於貨幣政策的放鬆,減息並非無效。
財政政策中,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和PPP(公共私營合作)債的推行是頗為重要的政策,未來1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務置換,可為提供新增融資額度發揮作用。
改革可從供給端激發經濟增長的活力。十八屆三中全會給出的336項政策改革目標,至今已陸續落地。「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超預期也引起了資本市場極大的熱情,資本市場給予動真格的改革以極高的溢價,相關企業的市值不斷放大。
資本戰略性轉移致短期震盪
短期而言,國家資本戰略性轉移,市場投資主體風險分散的策略,對入市資金的約束和分流,會導致市場短期震盪。
但就長期而言,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偏積極,對中期經濟改善預期,對市場形成較為明顯的正面作用,使得A股向上大趨勢沒有改變。
「一帶一路」戰略配合國家的穩增長政策,有望繼續加速推進。隨着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合作的深化,隨着亞投行建設的逐步推進,可以看到,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帶一路」戰略將成為政策的重點。相關概念板塊值得看好。 ■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研究部主管 陳羡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