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牛熊證是近年新興的熱門投資工具,玩法與認股證(窩輪)相類似。 資料圖片
本版上兩期分別介紹了期指及窩輪的玩法,今期進入第三部曲:牛熊證。牛熊證是近年新興的熱門投資工具,玩法與認股證(窩輪)相類似,重點也是輸有譜、贏無限。但相較於窩輪可持有至到期日,牛熊證有俗稱「打靶」的強制回收機制,只要觸及收回價,即使在到期日之前也會被發行商強制回收,情況有如玩過山車在半空中就突然死亡,非常適合愛刺激的短炒一族,故此牛熊證自面世以來,就十分受散戶歡迎,成交額更一度超過窩輪。■記者 周紹基
牛 熊證全名「可收回牛熊證」(callable bull/bear contract,CBBC),是追蹤標的資產表現的一種結構性產品,與窩輪類似,同樣有行使價、到期日、兌換比率等條款,允許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內,以某個指定的價格,向發行人購入 (或出售)一定數量的證券、商品、外匯或金融其它產品,風險較窩輪高但回報亦同樣極大,適合愛刺激的短炒一族。
到價即「打靶」 無得留低
但與窩輪不同的是,牛熊證如果在到期日之前,標的資產在到期前到達某一指定水平(稱為「收回價」,Call price),發行商就立即收回牛熊證(俗稱「打靶」)並終止其交易。
就風險承受方面而言,牛熊證可算是風險可控類產品,投資者投資牛熊證,最壞的情況下,都是賠上所有的投資成本,風險上較容易令人接受,不需補倉或被追收其他費用,更不用像買期指般可能要負巨債上身。此外,牛熊證的買賣亦十分簡單容易,只需在股票戶口輸入「冧巴」像普通買賣股票一樣。
輸到盡 損失全部投入本金
有發行商表示,牛熊證的財務費用可比擬投資者向發行商借取金錢買入或沽出相關資產而付出的費用,並獲取槓桿投資效應,所以牛熊證設有強制收回機制,相關資產價格一旦觸及該牛熊證的收回價時,牛熊證便會被收回。由於投資者無須補倉,損失上限為最初投入購買的資金,不用負債,所以風險雖大,仍吸引不少投資者「刀仔鋸大樹」。
舉個例子,上周三的騰訊(0700)下跌1%,收報156元,但盤中該股曾一度跌至155元,而該股其中一隻牛證-騰訊瑞銀六九牛A(61771)的強制回收價,正是155元,結果導致這隻牛證被「打靶」。又例如中移動(0941)上周三曾一度跌至109.8元,雖然最終收報110.6元,但已經導致中移瑞銀六十牛A(61775)被打靶,因為該張牛證的回收價是110元,買了上述兩隻牛證的股民,只能收回牛證的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一般小如牛毛,一份牛證一般收回少於0.01元,相信也難以彌補股民的心痛。
不過,當牛熊證贏錢時,過去的傷痛可能全部忘記,因為牛熊證的獲利十分可觀,例如上周三國壽(2628)盤中一度升過5%,令中壽瑞信六一牛A(69728)曾升過1.86倍;最後國壽高位回順,全日升幅只有2.2%,但上述牛證仍保有86.7%的升幅,收報0.028元,即一手入場費亦只是區區的280元。
市況不就 揸至到期有「回水」
牛熊證的有效期限最短為3個月,最長為5年,由於在交易期間還有被強制收回的可能,因此牛熊證並不適宜作為長線投資產品。但如果投資者堅持持有某隻牛證至到期日,有關牛證的相關資產價格從未觸及收回價,發行商亦會回收有關牛證並「回水」給投資者,當然所賺的錢就肯定比打靶來得高。牛證投資者可以該牛證的行使價,買入牛證相關資產,並會以現金結算後把金額退回給投資者。行使價在牛熊證上市時已訂立,理論上,所有在場內交易之牛熊證皆為「價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