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業和供過於求的重型製造業已出現了通縮,這兩個領域產生了大量的不良貸款,而且最近一個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已經降至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越來越明顯的是,可能需要一場更大規模的政策寬鬆來避免經濟硬着陸,並且已經正在進行。
隨着經濟再平衡的效果顯現,中國經濟潛在的增長率多年來一直在放緩,長期增長率估計已從2007年的11.5%逐漸下降至現在的6.5%,這種下降趨勢是不可避免的,近年來每次季度GDP增長下滑都會引發很多關於硬着陸風險的討論,但這種關係從未被經濟活動模型所證實。
隨着貨幣環境趨緊,國內需求明顯放緩,由於房價和生產者價格出現通縮,實際利率仍居於高位,貨幣量增長已經放緩。有兩種主要的情形,可能讓經濟放緩發展為更糟糕的事情。第一種情形是,儲蓄和投資之間來之不易的穩定關係可能會改變,減速經濟體中的投資可能大幅放緩,或者出於對房產財富縮水的擔憂,家庭儲蓄上升,這正是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時的情形,股價急升,家庭儲蓄上升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股市暴漲最終以大跌結束,這一幕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第二種情形是由房地產或製造業不良貸款造成的金融危機。不久前,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和一家電力設備製造商出現違約,儘管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這是當局為了加強信貸市場規範而採取的一項深思熟慮而又可控的決定。投資者普遍認為,這些壓力是可控的,雖然人們在2008年對聯儲局(Fed)也是這樣認為的。
傳聞中國央行正考慮推出與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類似的非常規貨幣寬鬆政策,再注入一些英國式的融資換貸款計劃的元素,這樣旨在緩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威脅,通過新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地方政府債務的到期還款時間已經延長,中國央行將允許銀行業把在此過程中購買的債券,用作從央行獲得低利率短期流動性的抵押品,央行批准銀行新做出的其他一攬子信貸安排也將獲准用作抵押品。■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陳偉明
|